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葉和平
|
在嘉魚縣魚岳鎮通江路一處彌漫著淡淡木香的工作室內,臨窗的工作臺前,木屑飄濺,53歲的章軍眼神專注,手中的刻刀在木頭上熟練游走。隨著木料被一點點鑿去,刀下的魚形狀越來越清晰。
作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嘉魚木雕咸寧市代表傳承人,在近20年的從藝歷程中,章軍潛心鉆研,不斷從生活中汲取靈感,精心雕刻獨具特色的木雕作品,推動木雕工藝傳承與發展。如今,章軍享有咸寧市木雕傳承人、湖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等稱號,并被湖北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評為木雕職業(工種)技能競賽裁判員。其作品在2019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賽中榮獲根雕競賽項目優秀獎。作品《和》《一馬當先》等根雕作品在縣展品比賽中,先后榮獲優秀獎。
一次意外,走上泥雕之路
1月2日,記者慕名來到了章軍的工作室——青木坊,在這里看到,琳瑯滿目的木雕作品讓人應接不暇,作品《年年有魚》《魚躍龍門》十分吸人眼球,逼真程度令人驚嘆。
談及雕塑之路,章軍向記者介紹說,這純是一次意外。在1996年,章軍在廣東打工時,與同在廣東某工藝廠打工的妻子余紅梅相識,因為余紅梅是美術學校畢業,正在一家企業從事美術工藝品制作,深受企業賞識。加上章軍因為對各種動物特別喜歡,在該企業組織的一次泥雕塑的比賽中,章軍憑借對各種動物的喜愛,成功勝出,并獲得了企業的贊許。在當時該企業負責泥雕塑的一位大師對章軍說,“你很有天賦,干這行,有前途!”在這位大師的指導下,章軍從此就開始在該企業從事泥雕塑。
一份執著,愛上“雕刻”人生
2003年,懷揣創業夢的章軍夫妻,做了一個決定:放棄廣東企業穩定的生活,和妻子回嘉魚開創了一間針對嘉魚魚文化的為特色的木雕經營青木坊。
然而,創業初期的種種不易,給熱情滿滿的章軍澆了盆冷水。當時,租在一間200多平方米的小矮房里,夫妻倆的分工,也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章軍負責外出采購原材料,妻子則負責廠里大小事務,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閑暇之余,他還擠出時間參加各級各類雕刻培訓,同時還向當地木雕名師學習,開啟了拿木槌和刻刀的木雕工藝創作之路。歷經5年多的磨煉,他逐漸掌握了構圖、打胚、修光、磨光等一整套木雕工序。之后,他開始承接各類木雕工程。一步一個腳印,章軍在木雕工藝行業中逐漸打開了名聲。
一天上千次的雕琢,面對幾十斤的木雕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刻刀割破手是家常便飯……近20年執槌創作,章軍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他在傳承中不斷追求創新,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等都是他刻刀下的故事。
章軍說,由于嘉魚所處地理位置,自己更鐘情于通過作品表現嘉魚魚文化,“嘉魚魚文化有著深厚底蘊,早期人們都以捕魚為生。我們以木為紙,以刀作筆,將人與魚的故事用雕刻的方式記錄下來,既展示嘉魚人的勤勞,也寄予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精湛的木雕技藝,源于在刻苦鉆研中逐步堅實的技藝。一件木雕作品至少要經過幾十道工序,優質的雕刻作品價格不菲,但是如果是次品,那就一文不值。章軍說,他深深感受到創業初期的不易,但心中的那股子“倔勁”,讓他把事情一件件干好。青木坊也漸漸接到訂單,穩住腳跟。
一個愿望,當上文化使者
嘉魚因世代以水為鄰,以魚為伴,耳濡目染,積淀傳承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魚文化”,已滲入嘉魚的歷史和現實,溶進尋常百姓家。堂屋地板畫著魚、中堂畫上雕著魚,雕花木床刻著魚…….魚的形狀和圖案被廣泛用于傳統裝飾中。它不僅生動有趣,而且滲透到生活的熱愛中,寓意善良。
這些年來,章軍正以此雕刻魚文化,憑借精湛的木雕技藝,緣于在刻苦鉆研中逐步堅實技藝,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章軍介紹,在他的青木坊,已創作了諸如“年年有魚”“魚躍龍門”等以魚文化為元素的雕塑作品達20多種,想把嘉魚獨特的魚業文化進行積累與傳播、交流,用魚來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為此,他還向縣博物館捐贈《南有嘉魚木雕》,以回報政府和社會各界歷年來對他的大力支持,并希望借此作品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傳統木雕的魅力,傳承和發揚光大。
作為咸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章軍說,未來還將創作嘉魚蓮藕主題文化雕塑,宣傳家鄉的蓮藕文化,展現家鄉的生態美,將嘉魚蓮藕產品圍繞魚文化做大做強。
咸寧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藝術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市工藝美術家協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石海林說:章軍所表現出來的木雕作品雕工技藝傳神入化,具有極其明顯的時代特征,木雕作品具有當代的至高水準,其原創精湛木雕工藝是其他作品形式所無法代替的,作品造型具有極高的唯一性、獨創性與藝術性。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讀書,讓過年更有味!
下一篇:
通山舉辦專題攝影比賽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文謹、通訊員王遠遠報道:17日上午,市委黨校舉行2019年下半年主體班開學典禮暨“不忘初心、牢...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下稱遺產日),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的主題是“非遺傳承健康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
劉源望(武漢)有一種傳承總是托舉著嫩尖尖累了的,都藏在袖子里在不經意時,落下還有一種傳承總是以一種集體謝幕的方式先把紛...
出隊旗、敬隊禮,齊唱隊歌,為烈士獻花,向烈士默哀并三鞠躬,為烈士獻詞……莊嚴肅穆,每一個環節都飽含著少先隊員對何功偉...
21日,政協第二聯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皮定宇委員對咸寧中醫藥事業發展提出了六點建議:第一,...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通訊員王遠遠報道:1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徐小兵,為參加全市組織人事履職能力提升專...
搭上電商,非遺飛入百姓家——首屆“非遺購物節”述評(上)光明日報記者張玉玲“非遺直播”,叫好又叫“座”。“非遺購物節”...
穿漢服、逛國風集市等也引領了一波端午新風尚。微博投票:琴棋書畫、京劇、武術、舞蹈等國粹藝術580票漢服、團扇、國風美妝、...
”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舞蹈教室,伴隨著優美的藏戲唱腔,西藏自治區藏劇團藏戲演員達娃曲珍正向孩子們講解藏戲...
清明節來臨之際,赤壁市實驗小學在羊樓洞142烈士陵園開展“祭英烈、學黨史、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少年”革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