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
農家書屋是助力鄉村振興的“精神糧倉”。近年來,咸安區大力推進農家書屋建設,讓讀書、看報,學習實用技術,成為基層群眾生活的一部分,使美麗鄉村有“形”又有“魂”。
1 村民點贊“農家書屋”
“對,就是這類書,還麻煩你們專門幫我查,真是不好意思!”21日,記者來到咸安區向陽湖鎮祝垴村,村民王立輝想咨詢如何操作電腦制圖軟件,便咨詢村里的農家書屋可否有相關工具書。
在圖書管理員的幫助下,王立輝一會兒就輕松借到了相關工具書,立馬瀏覽了起來。
王立輝是書屋的“常客”,“名著、小說、工具類書籍我借的比較多。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從手機上獲取信息,讀電子書,可我還是喜歡踏踏實實坐下來翻書的感覺。尤其是現在五十多歲了,眼睛也有點花,和手機相比,還是看書更舒服。”
置身農家書屋,記者只見書架擺放整齊,書桌潔凈如新,刊物編排有序,設施齊備,寬敞明亮,環境安靜怡然,這是當地建設農家書屋的一個縮影。
村民的閱讀需求第一時間能夠得到滿足,這得益于咸安推出的農家書屋服務,村民想看什么,書屋提供什么,可謂是“點單式”服務。
“不忙的時候就會常來。”王立輝介紹,農家書屋不僅解決了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學習和假期安全問題,還豐富了青少年課外生活,讓農家書屋在服務青少年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不僅如此,退休教師、學生家長、村中老黨員、大學生、都能在書屋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本。根據農村實際需要,農家書屋不再是過去的“千屋一面”。眾多符合農民生產生活需要、具有獨特亮點的書屋開始涌現。
早春二月,春風吹綻了山野,而干凈整潔、書香滿溢的農家書屋,也給村民們增添了一抹墨香。
為讓轄區村民有一個溫馨和諧的閱讀環境,日前,共青團咸安區向陽湖鎮委員會也組織全鎮村(社區)團干和青年志愿者在祝垴村農家書屋開展主題志愿服務活動。經過志愿者們的努力,書屋內的書籍有序擺放得一塵不染,健身器材“煥然一新”,讓農家書屋的整體“顏值”得到較大提升。
2 精準對接閱讀需求
咸安區汀泗橋鎮星星村12組,是退休老人陳大銀的老家,他把2間搖搖欲墜的房子上部泥磚換成紅磚,對外稱“西嶺書屋”,免費開放。
書屋南邊房門上掛有三牌:咸寧市環境保護局2013年9月授予的“西嶺環保書屋”,湖北大學授予的“湖北大學愛心書屋”,湖北省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的“十佳閱讀推廣人”。
西嶺書屋的書籍來源,一部分是向咸寧市直、咸安區直單位募集的,一部分是社會各界贈予、咸寧市萬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印刷廠)贈的留存樣書;或者文朋詩友捐贈的作品;以及陳大銀自己平時購買的書籍。共66種5千多冊,涉及環保、農業、政治理論、政策、文藝等。書屋有7個書架,各7層。其中5個是區委黨校捐的,2個是區新華書店捐的,1張桌、4把椅是區委宣傳部捐的,均是退役的半新半舊品。
星星村是星星竹海所在地,12、13組是交通樞紐,共有40戶200來人。陳大銀向35戶村民贈送書籍700多冊。
為進一步豐富農家書屋藏書,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閱讀需求,咸安區委宣傳部、區新聞出版局聯合咸寧市新華書店陸續開展了農家書屋圖書更新續配工作。
該次圖書更新續配為全區14個(含橫溝橋鎮)鄉(鎮、辦、場)141個行政村的農家書屋新增圖書、期刊等價值23萬余元的書籍。所配送的書籍主要涉及文學、少兒、農技、科普等多個種類。
農家書屋圖書配送既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積極推進全省公共文化示范區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近幾年來,咸安區堅持每年為農家書屋免費配送新書,既滿足了廣大農民群眾的閱讀需求,同時也對鄉村文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 書香之花燦爛綻放
如今,農家書屋閱讀的書香正飄進基層千家萬戶,如流淌的淦河水,讓咸安變得有韻味起來。
在咸安區向陽湖鎮綠山村,該村將“潘氏宗祠”進行改造,把文化活動室、綜合活動廳、農家書屋統一搬到祠堂,建成“綠山村文化活動中心”。“村民們在閑暇之余,會來書屋借閱,我們這里主要以農業技術類圖書為主,供大家學習。”村干部介紹,農村書屋的建設,改變了老舊觀念,提高了人們的素質,豐富了大家的精神世界。
農家書屋既解決了村文化活動的場地問題,又盤活了閑置的祠堂,實現了雙贏。
近日,咸安區數字化農家書屋建設培訓會在官埠渡船村舉行,14個鄉鎮場(街道)文化站長參加培訓。通過業務培訓,推進數字化農家書屋全覆蓋。
各地以農家書屋為載體,積極拓展服務內容,大力推進鄉村全民閱讀。創立了一批“農家書屋+留守兒童之家”、“農家書屋+青年之家”、“農家書屋+家長學校”等品牌典型,構建了一批以閱讀為核心,多主題、多形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讓農家書屋“活”起來。
據悉,咸安區政府投入12.69萬元實現141個行政村數字農家書屋全覆蓋,每個書屋配備電子圖書7萬冊,有聲讀物3萬集,同時依托數字農家書屋平臺開展“百姓點單”選書、薦書活動,元月10日前全面完成此項工作。
“數字化農家書屋建設是響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一項惠民工程,是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舉措,不僅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通過全覆蓋讓更多農民朋友共享文化紅利。”咸安區委宣傳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各參訓人員將積極配合數字農家書屋建設,全力保證141家數字農家書屋按時按質完成內容資源優化和網絡服務升級。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草龍舞出新風貌
下一篇:
親子共讀,如何讀出濃濃書香?
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孟祥偉主持大會并講話王遠鶴出席蔣星華當選市第五屆人大常委會主任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姜明助9日...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見習記者宋文虎、通訊員胡維報道:12日, 2018年“天津院士專家咸寧行”暨“站點引才”...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通訊員徐世聰報道:10月21日,通山縣大畈鎮板橋村6組村民章勛良和組...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報道:11月5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小強深入咸寧高新區和咸安區調研環保工作...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報道:6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小強赴咸安區退伍軍人優撫對象服務中心調研并開...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姜明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咸寧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1月20日上午在市會議中心隆重開幕。一年...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袁燦通訊員蔣揚眉、鄧子慶13日上午,市委書記丁小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鶴共同為咸寧市廉政教育...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袁燦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深入咸安區高橋鎮和大幕鄉,調研指導抗旱工作。他指出,要密切關注旱情,做好...
本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夏正鋒報道:11日,咸寧市人民政府與武漢理工大學市校合作簽約儀式在武漢舉行。簽約儀式上,雙...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王恬報道:弘揚咸商精神,匯聚咸商力量,共促咸寧發展。他說,改革開放以來,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