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9月25-26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宜昌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第二屆荊楚鄉村文化旅游節。我市在活動中大放光彩,收獲了一波省級榮譽,其中赤壁市趙李橋鎮(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獲頒“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 磚茶技藝榜上有名
“赤壁種茶制茶歷史悠久,自漢唐以來就有記載。最開始,在明代中葉,為了方便攜帶,羊樓洞茶商將茶做成茶磚,經歐亞交通銷往各地……”9日,記者來到赤壁市趙李橋鎮的青磚茶博物館,工作人員赫曉惠熱情向游客們介紹赤壁市悠久的茶業歷史和獨特的茶文化。
中國青磚茶博物館的展廳面積約2600平方米。赤壁市青磚茶生產歷史悠久,茶文化歷史底蘊深厚。“磚茶是赤壁的名片,作為赤壁人,家鄉這次獲評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我們更有信心去傳承家鄉的歷史文化,永續文化的薪火相傳。” 車埠高中的教師游客唐思思高興地說。
羊樓洞茶區,歷史上系指鄂南蒲圻、崇陽、通山、通城、咸寧等縣以及湘北臨湘一帶所產之茶而言,又稱鄂南茶區。清代,茶葉起初主要銷往歐美,光緒初年羊樓洞茶區紅茶貿易極盛。后來俄商在貿易爭奪中占了上風,磚茶產銷開始旺盛起來。
而赤壁青磚茶屬黑茶類,以鄂南優質老青茶為主要原料,通過初制、渥堆發酵、陳化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它始于唐,興于宋,盛于清。宋朝時用米漿將茶葉粘合成餅狀;明朝時,采用先將茶葉揀篩干凈,再蒸汽加熱,然后用腳踩制成圓柱形狀的帽盒茶;到清朝中后期咸豐末年(公元1861年),帽盒茶演變為真正意義上的青磚茶。
日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組織開展了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命名及“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申報工作。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經組織專家評審、實地抽查、公示,共確定全省49個縣 (市、區)和鄉(鎮)為 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赤壁市趙李橋鎮(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榜上有名。
2 堅守匠心擦亮品牌
身著工作服,仔細摩挲茶葉,滿臉認真地向來訪者介紹磚茶知識……同日,趙李橋磚茶廠 工人們正忙碌不暇。用他們的話說,“每片茶業都要用心,怠慢不得。”
一塊塊長方形模具,裝滿蒸煮過的茶葉,隨著偌大的圓形生產線流動,經過工人熟練地加工后,印著巨大“川”字標識的青磚茶便制作完成。同日,趙李橋茶廠現代化廠房里,這條古老的半自動制茶生產線已經運轉半個多世紀,從未停歇。
雖然廠區內是通風環境,在機器旁一連坐幾個小時,將發燙的茶葉迅速壓模密封,大家難免很辛苦。“現在雖然室外是秋天,但我們室內溫度還是很高的。”磚茶壓制工人顧師傅說,這對人的體力、耐力和精神都是極大的考驗。
蒸茶機器轟隆隆響著,顧師傅熟練地碼整齊磚茶葉,抬起壓茶樁,手臂高高舉起,把磚茶堆積對準壓制模具。壓茶機器可不普通,從上至下有1米多高,熱氣洶涌而出,仿佛是開到最熱風檔的吹風機。生產線24小時連續作業,一分鐘可出產8片茶磚。
趙李橋茶廠是擁有“中華老字號”的制茶企業,其歷史可追溯到清朝咸豐年間,是“青磚茶”“米磚茶”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也是歷史上聞名遐邇的“川”字茶的唯一傳承企業。
“制茶前前后后要72道工序,不夸張的說,每一個環節我都非常熟悉。”在趙李橋茶廠,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荊楚工匠甘多平為記者介紹說。
傳統的磚茶制作,多是憑借經驗拿捏、操作,很難量化。步入新時代,甘多平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尋思改變,不斷探索創新,讓“老磚茶”散發“新活力”,也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傳承與創新推動了青磚茶制作技藝的進步發展,工匠精神的發揚也為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老字號還是那個老字號,工匠們始終堅守、改良最精細的生產技藝,初心不變,青磚茶品牌也在一代代匠人手中打磨得越來越響亮。
3 書寫磚茶華麗篇章
記者來到羊樓洞明清古街,仿佛看到青磚茶的興衰與變遷史。街面以青石鋪設,歷代運茶的“雞公車”將石板碾成寸余深槽,厘金局、郵局、羊樓書院等店鋪,再現茶馬古道昔日輝煌景象。羊樓洞是青磚茶的原產地,素有“磚茶之鄉”美稱。三百年前,萬里茶路沿途的國家把羊樓洞作為對中國茶的理解。
“青磚茶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動物脂肪的分解,以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成為北方草原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同日,赤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宣講活動在赤壁市蒲紡荊泉中學舉行。
同學們齊聚一堂,仔細聆聽,通過親身感受、現場實踐,大家不僅體驗了青磚茶的魅力,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茶知識,更加深了與自然和茶文化的親近感。
“磚茶既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傳播民族文化的有效載體。本次活動讓更多的同學初步了解了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的基本知識,使非遺文化和現代教育有機結合,賦予了傳統技藝更多的時代內涵。”班主任周建說。
不僅是將磚茶文化帶到課堂,2020年6月,赤壁正式揭牌成立青磚茶研究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被聘為“赤壁市茶產業發展首席科學家、赤壁青磚茶研究院院長”。由劉仲華院士帶領的專業科研團隊將與赤壁開展緊密合作,培育更多更高水準的青磚茶科研技術人才,極大地提升赤壁茶產業發展的科研技術力量和現代化水平。
清乾隆年間(1736—1790年),山西茶商最早在羊樓洞開設茶莊。1843年,世界上第一塊青磚茶在羊樓洞問世,成為中國黑茶之鼻祖。1993年“川”字牌被原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2014年,以“川”字牌為代表的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5年湖北省文化廳授予趙李橋茶廠為湖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悠悠歲月,神奇土地,積淀了豐富的茶文化。挖掘弘揚茶文化,推動千億茶產業,再現榮光,重鑄輝煌,已成為當代赤壁人肩頭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
編輯:但堂丹
7月5日上午,省茶旅文產融合發展課題調研組一行10余人到赤壁調研茶旅文產融合發展工作。在羊樓洞茶文化生態產業園,赤壁青磚茶...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柯常智、通訊員余冬林、金星、李瑋欣報道:“青磚茶生產線升級改造后,不僅蒸茶和壓制實現一體化,形成...
咸寧網訊通訊員方強報道:4月17日,央視現場直播的“赤壁青磚茶杯”第一屆CCTV世界圍棋青少年業余網絡大賽總決賽正式揭幕,中...
這個冬天,到赤壁這條鄉村溫泉旅游線路走一走,泡一泡溫泉,暢享寒冬暖意。地址:赤壁市赤馬港辦事處黃龍社區九組Day2羊樓洞...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實現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內沖瑤族村曾是瑤族先民的"聚居地", 2012年被通城...
初冬時節的湖北赤壁,俄羅斯方塊小鎮的茶園依然碧綠起伏,羊樓洞明清石板街的游人依然絡繹不絕,趙李橋茶廠的工人們依然緊抓...
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的湖北赤壁,產茶歷史悠久,茶資源豐富,茶文化深厚,是歐亞萬里茶道發源地。據介紹,大德和茶業自...
400年前,赤壁市羊樓洞鎮正青春,當地盛產磚茶而聞名于世,一條1.1公里長的青石板路每天在“雞公車”的反復碾壓下,堅硬的石...
云上咸寧報道(見習記者雷申)“磚茶沏好,出于禮貌,我輕淺地含了一口。赤壁青磚茶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生產歷史,為探訪赤壁...
借力“一帶一路”東風,眾多企業品牌在“赤壁青磚茶”公共品牌統領下,合力打天下,涵蓋了赤壁茶業90%的青磚茶產品,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