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文娛動態 >> 正文

鼓聲悠悠 敲響新韻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1-06-30 16:43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

赤壁腳盆鼓,一種民間樂器,位列我市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其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腳盆鼓表演也是赤壁及周邊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間藝術的“活化石”

啥是腳盆鼓?“你來這邊現場看,一下就能感受鼓點擊打的鮮活感染力!”6月25日,赤壁官塘驛鎮文化站演出廣場,文藝志愿者馮曼仙興致勃勃向記者介紹,這種鼓的鼓身就像一個普通的木盆子,盆面上蒙著一面鼓皮。

記者看到表演者系條腰帶,腰帶上斜插一根彎木條,從后背斜到左肩前面,木條與木盆子相連,要打的時候,只要左手抓著鼓邊,用右手拿木槌用力敲打鼓面就行了,打起來聲音咚咚直響,聽起來威武得很。而這種腳盆鼓相傳還是從三國時代便傳下來的呢!

據《三國志》引《吳錄》載:因曹軍南下,赤壁一帶“山藪宿惡,皆化為善,義出作兵”,這些山民扎竹排,蒙盆鼓,參加周瑜破曹之大戰。《江表傳》亦稱:這些土居人往往“五六千家相結作宗伍”。當火燒烏林的烈火騰空之時,江南千百萬羨民架竹排,擊盆鼓參戰,一時“雷鼓大進,北軍大壞”。

赤壁大戰之后,腳盆鼓就成為了赤壁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紅白喜事和節慶的時候,總能聽到腳盆鼓的聲音。這一風俗在清末和民國時期達到最盛,并發展出“栽田鼓”“挖地鼓”“節慶鼓”“坐喪鼓”等分支鼓種。

赤壁市黃龍鎮石塘村風景如畫,寧靜悠然。當年,這里是遠近聞名的做鼓村,近百戶人家.,每家每戶都有制作腳盆鼓的高手。

腳盆鼓看上去制作簡單,但工序復雜。老匠人章利介紹,整個鼓制作時,不能用一根鐵釘一滴膠水,否則影響鼓發聲。也不需要打油上蠟,所用的材料都是純天然的,例如牛皮、牛筋、木材以及咸寧山間生長的楠竹,牛皮與木材緊密貼合,即使用上百年,也不會腐爛。

堅守初心的傳承人

“我第一次接觸腳盆鼓是10歲那年。”童年的游哲茂跟隨同齡伙伴們在羊樓洞玩草把燈,還敲起了腳盆鼓。簡單的腳盆鼓點在他腦海中印象深刻。

游哲茂,一個年近八旬的赤壁人,在曲藝表演和文藝管理兩個層面,傳承了一段文化,注定與赤壁腳盆鼓結緣一生。

上世紀五十年代,游哲茂考入湖北省歌舞團,并有幸被全國著名大鼓表演藝術家王鳴樂先生收為學徒。王先生愛徒如子,對游哲茂喜愛有加,視他為最得意門生。

在表演藝術上,王鳴樂悉心施教,亳不保留地教游哲茂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細膩的功夫。游哲茂一招一式地學習他的表演藝術,這些令人難忘的美好歲月,也為他日后傳承發揚赤壁腳盆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62年,游哲茂從湖北省歌舞團調回赤壁市(當時的蒲圻縣)后,在廣大農村搜集民間藝術中,一是捜集到了羊樓洞乾隆年間的一首民間敘事長詩《花手巾》,長達1650句;二是捜集整理成冊的腳盆鼓點,包含歷史題材類、勞動生產類、民間游藝類和民間風俗類共64種鼓點。這為我市申報《腳盆鼓》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起到了填補資料佐證的作用。

“我們街坊有個老頭叫何老歪,閑著無事除了逛街就是打點小小牌,農家樂谷酒一餐喝二兩,幾塊臭干子把酒杯一端就喝起來……”這是游哲茂演出的《人情債》經典唱詞選段。在腳盆鼓的60多種曲牌鼓點中,游哲茂不僅全部都會擊打,而且能將多個曲牌鼓點穿插創新擊打,這在赤壁市來說,也是不多見的。

“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愛上腳盆鼓藝術。”游哲茂擔心的是,如今在整個赤壁市有幾種鼓點在社會上流傳呢?這是值得關注的。可以亳不謙虛的說,不繼承,不傳承就會失傳!

傳統文化的新活力

“我們還去學校表演過腳盆鼓!”赤壁市廣場舞隊成員明敏今年41歲,平常沒事就喜歡在廣場上運動跳舞,帶動了很多姐妹踴躍報名。她說,廣場舞隊每年演近30余場,每場表演觀眾都要求腳盆鼓開場,甚至相鄰縣市區的單位也請他們去表演。

其實,在赤壁很多像廣場舞蹈隊的社區組織,他們一樣熱愛腳盆鼓。明敏笑呵呵地說,他們社區之間還經常進行切磋表演。

“加強這一民間器樂藝術的搶救、保護工作已迫在眉捷。”赤壁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社會發展的快速多變,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多元文化的匯合交織,赤壁腳盆鼓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發生了深刻變革。

1981年,機會來了。那年,咸寧地區舉行民間文藝調演,原蒲圻縣推薦的以腳盆鼓為主要道具的舞蹈《喜慶豐年》,一炮走紅,獲得一等獎。之后,腳盆鼓作為一種民俗藝術形式,先后參加了全省民間音樂舞蹈比賽、中南五省旅游博覽會等多種演出。

2009年,赤壁腳盆鼓進入湖北省“非遺”名錄,并在人民大會堂亮相,為赤壁文化走向全國,更進一步提升赤壁知名度和影響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9年,在央視《星光大道》節目的錄制現場,赤壁姑娘龔丹帶來的一首《呼了》亮相家鄉美環節,搖滾與原生態結合的唱法,加上赤壁腳盆鼓伴舞,驚艷了全場。

為了讓歌曲更有“赤壁味”,《呼了》歌曲創作者趙萬里和節目編排負責人王能領圍繞腳盆鼓元素,把生活、勞作的場景與腳盆鼓結合起來,展示了老鼓新音的魅力。

青山摟出花灑溝,碧水揚波縱情流。那川流不息的溪流聲,仿佛在永不停歇地敲擊著腳盆鼓點,意欲未盡。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文化場館成休閑“打卡地”
下一篇: 詩人歐陽明出版詩集《時光落地無塵》

相關新聞

  • 疫情下的暖陽

    王艷(市直)近日,我和單位同事作為黨員志愿者,來到了城區南昌路社區嶺背李小區值守。值守的第四天,居民陳阿姨牙疼,早上我...

  • 老家 咸寧(朗誦詩)

    食通城豆粑老家咸寧是自然和友愛的天堂是兒時伙伴云溪漂流、九宮山探幽、大幕山葛仙山賞花是三五老友潛山放歌、長江垂釣、斧...

  • 張司邊

    同治末年,請得圣旨,將其父母遺骸重新安葬在汀泗橋南一公里處,立有二塊丈余高漢滿文石碑,墓前聳立兩座高大石馬,當地人稱...

  • 高質量發展在咸寧系列報道⑤奮楫爭先勢如虹——赤壁創新驅動...

    赤壁高質量發展研究院院長張西洲介紹,這樣的保障機制,像一塊磁鐵,不到半年, 48位人才被吸引到赤壁,其中碩士以上的技術骨...

  • 臨江仙·謝黨恩

    袁秋英(赤壁)接種苗針免費,醫生服務和融。人心皆所向,謝黨贊歌紅。

  • 赤壁非遺文化走進車埠高中

    在明代中葉,為了方便攜帶,羊樓洞茶商將茶做成像帽盒一樣,為青磚茶的前身……”赤壁青磚茶研究院茶文化專家為師生講授《申...

  • 赤壁一中成為華師實習實踐基地

    咸寧網訊通訊員劉騉報道:5月25日下午,華中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在赤壁一中舉行。簽約揭牌...

  • 加快推進區域旅游合作共進 咸寧市攜“文旅大禮包”赴各地推介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陳婧)5月13日至16日, “極目楚天暢游湖北”2021湖北省文化和旅游中部地區推介會依次在江西省南昌...

  • 赤壁開展紅色教育活動

    咸寧網訊通訊員肖忠紅報道:11日,新時代赤壁退役軍人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建立并揭牌。基地建立旨在聚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挖...

  • 首趟紅色旅游專列開到赤壁

    咸寧網訊通訊員魏保東報道:3月29日上午,來自北京、天津、河北的300名游客,按照京津冀旅游專列行程計劃,來到湖北赤壁三國赤...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u id="mkfrf"></u>

          <p id="mkfr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