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張浩
|
近日召開的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上,我市2019年度人才工作創新項目評選結果揭曉。據悉,全市共有22個人才工作創新項目參與評選,經資格審查、項目路演、專家評審,由市文化和旅游局申報的“五館同育”文化藝術人才培養計劃榮獲唯一的一等獎。
文藝培訓枝繁葉茂 “五館同育”文化藝術人才培養計劃,即是發揮市委市政府對文化館場建設的功能作用,整合已建成開館的市博物館、美術館和即將投入使用的市圖書館、群藝館、非遺展示館等文化陣地聚焦資源,著力打造咸寧文化藝術人才培育基地。
如何系統培訓初中級文化藝術人才?我市正結合實際,逐步細化工作方案。例如市群藝館開設“市民學堂”,開展書法、繪畫、合唱、鋼琴演奏等課程,邀請專家授課,強化文藝人員和文藝志愿者、愛好者專業培訓。加大對社會文藝團隊的輔導,挖掘和培養優秀文藝人才,提高第七屆“香城大舞臺”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水平。市歌舞劇團利用舞蹈和音樂資源,開設“藝術培訓中心”,培養文藝后備人才。
市圖書館開辟“書香咸寧”有聲閱讀,培養本土讀書領讀者,完成在線互動直播。市藝研所(市美術館)開展“大美中國靈秀咸寧畫說十六潭寫生作品展”寫生采風活動,通過外請、內聯湖北知名美術家到咸寧進行實地寫生創作,讓咸寧山水的景觀在畫家筆下活起來、立起來,通過寫生作品展陳形式向廣大市民進行展示,以畫為媒,擴大咸寧知名度和吸引力。
除此之外,我市正研究制定市博物館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發展規劃,嘗試開展文物陳列藏品基礎數據的采集錄入,初步建立文物藏品數據資源信息庫,為建設數字博物館奠定基礎。
同時,架起咸寧文藝人才與行業高端人才合作的橋梁,著力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利用我市在非遺傳承方面的工作經驗,加快對傳承人才培養,開展本土文藝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
文藝活動遍地開花 近日,記者采訪市群藝館辦公室獲悉,該館將在7月18日、19日兩天的下午3時,在咸寧市文化中心群藝館四樓香城戲臺,舉辦黃梅戲、提琴戲專場活動。
“此次演出有新意,水準高,滿足市民多樣文化藝術需求。”市群眾藝術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居民如想參加活動,可在“咸寧市群眾藝術館”微信公眾號進行提前預約,按規定容納人數測溫后有序入場。
據悉,該活動由市群眾藝術館、市戲劇舞蹈家協會主辦,戲曲內容包括《天仙配·狀元府》、《春江月雙膝跪地喊娘親》;提琴戲專場由崇陽縣提琴戲專班演出大型古裝戲《郭子儀拜壽》。屆時,戲劇舞蹈藝術家們將為居民奉上兩場文化盛宴。
除此之外,該館還開設了全民藝術普及公益培訓班。市群藝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證公益培訓資源使用的公平性、均等性,每位學員限報1個班次。報名者須具備健康綠碼。培訓結束經考評合格者,頒發結業證書。凡經考核合格結業的學員,將加入咸寧市群眾藝術館文化志愿者隊伍。
這邊廂,群眾藝術活動如火如荼,那邊廂,專業文藝人才培養活動也是亮點紛呈。近日,咸寧市文化和旅游局在赤壁市趙李橋鎮羊樓洞舉辦全市文物保護維修與利用培訓班,全市40多名文博系統工作人員參加培訓。
本次培訓班特邀原湖北省古建筑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授課,培訓結合湖北省傳統村落工程案例,就如何做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進行深入淺出地分析,讓參訓學員深受教育啟發。大家邊參觀邊提問,領導專家進行現場解疑答惑……
系列文藝活動遍地開花,正是我市開展“五館同育”文化藝術人才培養計劃的一個生動縮影。
文藝果實芳香四溢
文化傳承創新關鍵靠人。為此,我市文化部門一直將文藝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要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
工作成效也在2019年集中迸發:嘉魚縣、崇陽縣獲得省政府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授牌。國家級示范項目“香城大舞臺”1+3公共文化服務標準、省級示范項目咸安區“1+8”公共文化服務特色標準,中期評估得到文化和旅游部專家組高度評價。通山廈鋪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夏發旺被評為“全國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油畫《陽光下的漢子》、中國畫《櫻花谷里人兒笑》入選湖北省美術創作重點項目扶持工程……
各段年齡、各個地域、各種門類,文藝人才之所以茁壯成長,探究其緣由,除了自發的動能外,也少不了“陽光雨露”的滋養——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機制,為他們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出臺《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制度和工作機制。采取多種形式對全市71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中心)開展調研督查10余次,印發督查通報2次,為文藝人才培養爭取到了強有力的支撐。
2019年相繼舉辦《咸寧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訓班》《全市全域旅游發展專題培訓班》邀請國家文化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全市文化旅游工作者進行業務指導,特邀上海戲劇學院、湖北大學、湖北省藝術職業學院等高校文藝專家為我市民間文藝人才進行業務培訓,很好地彌補了全市文化系統業務人員知識的不足。
如果說城市文化氛圍是一片廣袤土壤,那么文藝人才就是這片土壤發芽生長的植物。這些遍布在鄂南大地上的“植物”一經澆灌,必然能煥發出生機與活力,描繪出絢爛多彩的文化畫卷。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咸寧市開展服飾文化短視頻征集活動
下一篇:
咸寧作協舉辦小說集《打工干部》欣賞會
日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第四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名單,赤壁市成功入圍。至此,我市創建省級示范區...
當天,檢查組實地查看市非遺展示館、市群藝館、咸寧高新區橫溝橋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咸安區高橋鎮“鄉村舞臺”,聽取了我市...
【法眼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如何人人可及——聚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情況光明日報記者王金虎不久前,在廣東東...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朱亞平報道:近日,為做好文化扶貧,助推鄉村振興,展現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全民藝術普及,提升我市“香城...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燕報道:5月11日,咸安區群藝館文化志愿者桂香藝術團在咸安區體育中心舉辦了“頌黨恩、聽黨話...
近日記者從市文旅局獲悉, 2021年,市文旅局將圍繞打造“文化強市”和全國旅居康養旅游勝地目標,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咸寧網訊通訊員方文仁報道:2月18日,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第四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名單。據了解,省級示范...
? ? ?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伍偉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如人之血脈,讓古今交融,融城鄉一體,彰顯城市“...
文/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亞平圖/記者陳紅菊通訊員余娜魏張昕近日,我市“香城大舞臺”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
6月14日,市民經過體溫檢測、掃健康碼后進入湖北省圖書館。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新華社武漢6月14日電(記者喻珮)根據湖北省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