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來越像個城市,霓虹燈閃爍著夜晚……”近日,由市音協常務理事、本土音樂創作人張權作詞、作曲、演唱的歌曲《咸寧》在香城泉都廣為傳唱。
截至目前,《咸寧》現場演唱已逾百次。25日,記者邀請到張權,了解他創作歌曲《咸寧》的故事,聆聽他對音樂事業的那份“迷戀”和“癡狂”。
資深音樂人 從臺前走到幕后
“從小在這里長大,這首歌,是我對家鄉的獻禮。”張權擅長歌曲創作,吉他、古琴演奏等,創作歌曲《咸寧》,用他的話說,是“遲早要做的事兒”。
上世紀70年代,張權出生于鄂州的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家庭教育很是嚴格。但調皮的他,卻有點“不務正業”。“家里能拆的東西全被我拆了,父親擔心我會弄傷自己,經常拿棍棒‘恐嚇’我,反而激起我更強烈的叛逆心。”除了嬉戲玩鬧,張權更多的時候喜歡安靜地思考,喜歡閱讀,在他心里,大千世界都充滿了神秘感和魅力。
8歲時,全家隨著轉業的父親來到咸寧。張權在這個山青水秀的鄂南小城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街邊藝人的奏樂聲,街坊鄰居的鍋碗瓢盆協奏曲,成了他成長過程中難忘的背景樂。
16歲時,為了響應參軍的號召,張權來到了武警河南第一支隊,每天緊張的訓練后,他就想著那些美妙的音符,自己利用閑暇時間自學音樂。古典樂,民謠,電吉他,電貝司等……他都陶醉其中。
“空手學音樂有什么意思,干脆自己買把樂器。”思來想去,張權決定買把吉他。可是當時他的生活津貼只有每月23元,一把吉它至少要90多元。
正在犯難時,張權打聽到部隊醫院獻血有營養費,于是立即去醫院獻了300CC血,拿了75元錢的營養費,再加上一個月的生活津貼,終于買到了吉它。他勤奮苦學,不到三個月,演奏水平得到了飛速提高。
“喜歡音樂的人一旦有了樂器,就再也停不下來了。”就這樣,張權走上了專業音樂人的道路,曾作為特邀講師在湖北科技學院音樂學院任教吉他和貝司,后又到香港系統學習西非鼓樂導師認證課程。張權10多年來還一直兼職咸寧著名民樂團體“金秋泉韻民樂團”打擊樂演奏員,推動了非洲鼓在咸寧本地的發展。
深愛家鄉 創作本土歌謠
20余年樂隊演出經驗和藝術修為,讓張權有了深厚的音樂積淀。張權深深熱愛著香城泉都這片沃土,一直以來,他都想為咸寧寫首歌。
2006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張權百無聊賴,坐在溫泉的某家德克士快餐店內。隔著透明的落地玻璃窗,張權突然看見戶外有個三四十歲的婦女,穿著簡樸,平靜地抬頭望著天空。
“我當時很好奇,對方的神態和肢體語言,讓我覺得她可能是暫時失業或者下崗了,可是她的表情沒有一絲憤懣傷心,反而是恬淡的、寧靜的,混合著當時的天氣和人來人往的環境氛圍,我突然覺得這是一種屬于咸寧的美,是一種進步,一種發展的生命力。”坐在快餐廳的張權果斷拿出紙筆,飛快地記下了歌曲第一部分(A段)的腹稿。
當天晚上,張權一氣呵成,創作了歌曲的B段和C段。“歌詞、歌曲都譜好了,可是我一時半會不知道該起什么歌名。”張權想了想,決定歌曲命名為《我的城市》。
“你越來越像個城市,霓虹燈閃爍著夜晚;你越來越像個城市,街道上腳步匆匆;你越來越像個城市,玻璃墻外車來車往;你越來越像個城市,青山綠水不再寂寞……”為了讓歌曲更完善,突出咸寧的歷史韻味和現代魅力,張權踏遍咸寧城區的角角落落,找尋創作靈感,甚至大晚上走到一號橋的河邊沉思醞釀。經過簡易修改后,《我的城市》初步問世。
“從此,每次現場演出,我都要演唱這首歌曲。”歌詞的每個字每個詞,都凝聚了張權的心血。
對這首歌,很多現場聽眾表示 “聽得熱血沸騰”。“張老師,反正您這首歌唱的是咸寧,為什么不干脆把歌名改成咸寧呢?”一位遠道而來專程聽張權演唱的觀眾問他。
“對呀,《我的城市》太空泛了,哪首歌都能用這個名字,就改成《咸寧》吧!”張權覺得“咸寧”二字,才最匹配歌詞含義,唱出這首歌應有的味道。
期待關注 譜寫本土音樂華章
“你看著我喔,慢慢地長大;我看著你咦,漸漸地變化;你給了我喔,生活的空間;我給了你咦,生命的全部……”《咸寧》一問世,別有一番韻味,迅速風靡香城泉都大街小巷,受到很多市民喜愛。“聽了這首歌,一幅幅咸寧美麗山水畫卷徐徐展開,讓很多游客不由得想要到這座城市看一看。”游客唐女士如此評價。
張權的努力漸漸得到認可。近期,咸寧城區大大小小的音樂活動中,常可見到他的義務表演。“你為什么甘當綠葉,為他人做嫁衣呢?”有人建議張權將歌曲制作成音像制品發行,或者轉讓知識產權,收取報酬,但張權不以為然。“只要有讓我展示的舞臺,有沒有錢并不重要。”張權說,他更關心的是能爭取到展示咸寧本土音樂的機會。
“我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也是一個感性的人,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都能引發創作的靈感。”張權說,只要靈感突發,他就會譜曲寫歌,一般幾個小時就能完成初稿。這樣的創作習慣,讓張權收獲頗豐。他的音樂作品不止《咸寧》這一首。近年來,張權還創作了《不想不想你不在》、《愛》等原創音樂作品,傳唱度也很高,并逐漸被大眾熟知和認可。
“我想把自己學到的一些經驗搬回家鄉,創辦屬于咸寧的流行音樂基地。”有了想法后,張權在溫泉城區開了一家兼具樂器銷售和非洲鼓樂培訓的工作室,開設了學習錄音、編曲、創作于一體的制作人課程。張權開始積極挖掘本土音樂元素,立志將優質的本土音樂向外輸送。
“我希望發揮獨立個體的力量,助本土音樂事業發展一臂之力,做到曲中有情感、詞中有故事,寫出正能量,為市民喜聞樂見。”張權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參與本土文藝事業,把心中想傳達的情感,以及正能量的感受傳達給大眾,即使在幕后,也可以大有作為。(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