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咸安區開展壟上牛人海選賽、萬名嫦娥舞香城、全民健身日登青龍山活動,積極實施“一五一十”工程,“文化咸安”正綻放別樣風采。
廣場舞:舞動幸福生活
7月29日,咸安區嫦娥廣場沸騰起來,“萬名嫦娥舞香城”活動在這里隆重舉行。灸熱的太陽,35度的高溫,卻擋不住千余名廣場舞愛好者的參賽熱情。來自全區14個鄉鎮辦場、村、社區的44支代表隊1300余名廣場舞愛好者同臺起舞,一道富有地方特色的廣場舞展演賽拉開了序幕。
廣場上隨著旋律變動,千人翩翩起舞,時而一側,時而轉身,輕盈的身姿隨著舞動的快樂在陽光下飛揚。社區代表隊的打硪舞方完,鄉鎮隊的千人嫦娥舞又上場,都反映了當代農家婦女快樂向上的精神風貌。
今年4月,區文體新局特意組織了廣場舞培訓班,除了在城里免費教社區愛好者跳廣場舞外,還到14個鄉鎮辦場輪流開班培訓廣場舞等舞蹈知識,全區3萬多婦女參與到廣場舞活動中來。
“第一次參加區里組織的大型廣場舞活動,讓我們這些民間廣場舞愛好者既意外又激動,拼全力也要賽出好成績。”身著鵝黃綠的浮山辦事處余左村舞之靈代表隊隊長但蘭芳高興地說。
但蘭芳今年43歲,舞齡有好幾年了,今天帶了20個村里的女同胞參賽,參賽節目是《收花樂》,為了這次比賽,姐妹們在家里賣力地練了兩個多月。
來自溫泉辦事處桂花路社區的張菊梅帶著30名隊友參賽,這個平均年齡53歲的參賽隊,化著淡妝,統一服飾,青一色的真假長辮,透出年輕和興奮,讓人無法看出她們的真實年齡。“舞出我們老年人的風采,健康也長壽。”53歲的孫愿珍俏皮地一笑,自信滿懷。
“文化力量,民間精彩。這次大賽旨在給民間文藝骨干和鄉土人才搭建一個集中展示的舞臺,有序引導廣場舞朝著文明健身不擾民的方向發展,進一步豐富‘一五一十文化’載體,讓民間文化綻放異彩。”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恢根說。
牛人賽:激活藝人夢想
七月流火,荷香浮動。為了挖崛和傳承散落在民間的藝術文化,讓百姓在家門口圓夢,推進咸安區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咸安區委宣傳部主動與湖北電視臺壟上頻道聯系,爭取到2014年壟上牛人大賽海選賽。
7月22日,海選賽在旗鼓大酒店隆重舉行,全區近200名民間藝人牛人決賽現場。選手和觀眾是清一色的村民居民。38名選手榮獲咸安區“民間藝人”榮譽稱號,泥瓦匠歌手徐強等6組選手成功晉級省決賽。鑼鼓、山歌、剪紙、雕刻、書法、詩畫、樂器、茶藝、舞蹈、民俗、跑酷、氣功等多種藝術類型,基本攬括了散落在咸安民間的所有能工巧匠、藝人牛人。
來自汀泗橋鎮古田村的竹雕藝人余宏明,展示了兩次獲得國家金獎的竹雕作品《騰龍》和《孔雀開屏》,并現場雕刻一只形態逼真的烏龜;官埠橋鎮雙節棍舞得出神入化的村民程國清,一上場就迎來觀眾喝彩;用身體各個部位寫字的74歲老人陳元鑫,也讓人嘆為觀止;氣勢宏偉的肖橋村威風鑼鼓,一上場就氣場十足,獲得評委青睞。高橋鎮的敲擊樂《斤求兩》,打出了農村豐收的喜悅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農民演戲農民看,過癮”,“這是一場來自民間的絕技絕活盛宴”,有村民這樣評價。
傳承民間文化,咸安建立民間藝人檔案跟蹤管理機制,將適時舉辦相關賽事,提高水平,增進交流,把優秀的作品和技藝向市級、省級、國家級大力推送,讓咸安民間文化大放異彩。
“一五一十”工程:繁榮鄉村文化
6日 ,記者在汀泗橋鎮古塘村看到,圖文并茂的二十四孝圖、“八德”、弟子規等10多面文化墻透著文化鄉風,村里文化廣場、文化書屋、道德講堂等軟硬設施齊備。
“弘揚孝文化,做知感恩的古塘人”,村支書吳安意介紹,該村20多個組都有文化墻,圖文并茂的教化,還請來湖北大學教授講課,村民受益很大,文明鄉風撲面。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積極實施文化強區戰略,推進“一五一十”工程,把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文化樂民作為基礎工程和民生工程來打造,激發農村文化自覺,提高百姓幸福指數。
“一五一十”工程即:抓住一條主線,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級有一個中心文化廣場、一批文化中心戶、一組文化墻、一個文體活動隊、一支志愿者隊伍;緊扣一個主題—中國夢·我的夢;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
目前,全區14個鄉鎮辦場“一五一十”工程正火熱推進。這些文化載體更加堅定了打造“文化咸安”的底氣,更加堅定了文化繁榮發展的希望。
守住民間文化根脈,推進文化發展繁榮,“文化咸安”正揚帆起航。(特約記者 胡劍芳)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