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筱麗
日前,一連五場為青年優秀昆曲演員量身定做的“五子登科”演出季火熱收官,場均高達90%的上座率彰顯著上海戲曲界年輕一代的實力與人氣。上昆閨門旦羅晨雪在場下為師弟師妹熱烈鼓掌,去年盛夏她也曾是“五子登科”中的一員,憑借全本《牡丹亭》收獲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后,她成為上海戲曲界最新綻放的“一朵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在京昆藝術大師俞振飛擔任首任團長的上海昆劇團,一條思路明晰的人才培養鏈,鍛造出行當齊全、文武兼備的演員隊伍,老中青三代昆曲人共同為上海的傳統文化事業發光發熱。而這些,都依托于上海國有文藝院團“一團一策”體制改革與“上海青年文藝家培養計劃”對青年人才個性化、精細化的孵化體系,讓演員走上臺前修足內功、完善自我。
學館里打磨細節,老藝術家手把手授業傳藝
文化生產是創造性勞動,核心在人,人才濟濟、新人輩出,文化才能繁榮興盛。2015年,在上?!耙粓F一策”改革的背景下,“學館制”培養計劃在上海昆劇團應運而生,請到國寶級昆曲老藝術家手把手指導,從拍曲到下地表演,一一為年輕人規范,之前在科班學習了十年的演員也得“回爐重造”。
作為第一期“學館制”的學員,羅晨雪向老師張靜嫻學習上昆代表劇目之一《長生殿》(精華版),開啟了“敲洋釘”式教學:“唱念做表,老師一個個細節‘敲’給我們。”《長生殿·絮閣》里楊貴妃出場短短一句“一夜無眠亂愁攪”,兩人就探討了許久——“一”字要唱得纏綿悠揚,氣息飽滿,展現出楊貴妃等待一夜的煩悶,“無眠”則要略往回收,用反差烘托人物輾轉的心境。如此細致的咂摸是學館里的常見光景,“老師們的耳朵太敏銳了,一絲一毫沒練到位都逃不過?!?/p>
“學館制”把深造課堂搬進了劇團,也把一個更開放自由的藝術空間搬進了排練廳。近距離、密集式學習之外,更有老藝術家深厚功底和德行操守的耳濡目染。三年一期“學館制”,“畢業生”們迎來了全新的舞臺蛻變?!澳阊莩隽俗约旱亩披惸?!”全本《牡丹亭》亮相后,張靜嫻的一句鼓舞讓羅晨雪激動不已。成功背后是師徒的“藝相承”“心相通”。羅晨雪前往澳門參評“梅花獎”前夜,緊張得一夜睡不著,老師發來消息:“這樣的歷練會助你前進路上不畏任何艱難。”得獎后,“身經百戰”的老藝術家一面叮嚀“大獎之后,心態要‘歸零’”,也不忘幽默打趣:“今晚你依然會睡不著的!”如今的羅晨雪充滿表演和創作的欲望。今年10月,全本《牡丹亭》將赴法國演出。“我和伙伴們都迫不及待了,想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現古老昆曲的全新魅力!”
以演出為中心推新人,95后已能挑大梁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上海市文聯專職副主席、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如此感嘆著一位位演員從稚嫩到挑大梁的蛻變?!耙虿氖┙?,以戲育人。唯有扎扎實實的一招一式,才能讓一唱三嘆始終流麗悠遠?!彼f。如果把“學館制”視為“敲洋釘”式的慢工出細活,那么“上海青年文藝家培養計劃”更像是給青年演員一次挑戰自己的“大刀闊斧”。于2015年啟動的“上海青年文藝家培養計劃”為全國首創,迄今已舉辦兩屆。“計劃”不僅為青年文藝家的創作和演出搭建平臺,也開設專題研修班,以德藝雙馨為目標,培養人民需要的文藝家。
開闊青年文藝人才的文化視野與心胸是“計劃”的期待之一,年輕演員們把握住機會,拓寬自己的戲路。2019年入選“計劃”,羅晨雪出人意料地把一折刀馬旦常演的《雷峰塔·水斗》武戲文唱,令人驚艷。上海京劇院演員楊揚在同一屆“計劃”中,拿下《四郎探母》《桃花村》《王熙鳳大鬧寧國府》三出劇目,大為精進;更為游戲《原神》配唱一曲《神女劈觀》傾倒全球玩家,為傳統文化借船出海大大圈了一波粉。
吳虎生與戚冰雪、朱潔靜與王佳俊,這兩組蜚聲國內乃至國際的舞蹈搭檔皆是“計劃”的培養對象。人才與舞臺互相成就,吳虎生演而優則導,接連捧出原創編導作品《難說再見》《大地之光》,95后的戚冰雪則通過《白毛女》《天鵝湖》《茶花女》等多部大戲快速成長,如今已是上海芭蕾舞團首席主要演員。紅色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至今已演出超600場,依舊熱度不衰,其背后,是包括朱潔靜與王佳俊在內的三組主演陣容構成的強大“預備隊”。
上海歌舞團團長王延告訴記者,在《永不消逝的電波》《朱鹮》的多輪駐巡演過程中,歌舞團堅持“實戰練兵”——讓年輕演員人才快速成長為舞臺上的新生力量,也歷練出一支抗壓能力強、專業素質過硬的舞美團隊。隨著創新人才培養品牌項目“元舞際”逐步推進,青年舞蹈演員、編導將迎來更多展示才華的舞臺?!耙M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符合文化領域特點、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的人才選拔、培養、使用機制,我們必須一手抓演出,一手抓創作,讓更多新人走得穩走得遠?!蓖跹诱f。
隨著演藝產業的創新發展,各類小劇場與新空間構成了更多元更豐富的觀演場景。面對新的市場環境與觀眾需求,上海越劇院開設“青年藝術創作沙龍”,希望通過微越劇、微電影等創新形式放大傳統藝術的“聲量”。“文化人才的出現有其自身規律和特點,我們要能識才、重才、愛才”,谷好好說,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結構合理、銳意創新的文化人才隊伍,在上海天地宏闊,大有可為。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駐場演出暑期熱演正酣
下一篇:
告別“狂飆”,微短劇后勁在哪里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報道:13日至15日,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考察團在我市考察。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小強與中心主任唐德...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讓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上海——這座正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上海何以...
光明日報記者顏維琦曹繼軍潮涌?歷史終將走到百年前那個夏日1920年的上海,風云涌動。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十九...
通過海路運抵上海的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巨型雕塑作品《南瓜》, 25日經上海海關監管查驗,從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保稅...
“咸寧民企,溫暖守滬,上海加油!”4月26日,聽說家鄉的愛心物資即將運達,上海市咸寧商會的老鄉紛紛在微信群里感言。
海報設計:趙丹陽新華社上海7月18日電? ?題:上海:作出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新業績新華社記者姜微、周琳、何...
題:努力把國家戰略勢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效能, 2500萬申城干部群眾以實干篤行迎接黨的二十大——上海:奮楫爭先立潮頭新華社記...
倘若一個人的心靈也像上海秋天這樣,人世間該是多么美好!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向東寧報道:20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任振鶴,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小強率黨政代表團赴上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