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神歌調查(一)
來源:南鄂晚報
時間:2009-01-06 08:04
咸寧古屬“三苗之地”,史稱“吳頭楚尾之交”。咸寧通山縣位于鄂南東南邊陲,境內民情淳厚,民風古樸,是有名的“山歌之鄉”。神歌是通山民歌的一個特殊種類,今仍在九宮山鎮、闖王鎮、夏鋪鎮等幕阜山深山沿線地帶普遍流傳。它是一種太陽崇拜、自然崇拜的民間信仰并伴隨古老祭祀活動傳承演變而來的民俗活動。
每年農歷正月初二至十五夜晚,是神歌的演唱時段。以自然村為單位,以祠堂或大堂屋為聚集演唱地點,通常由本村中德高望重的人士或善唱神歌的長者發起,男女老幼圍坐在柴火堆旁,從晚飯后開始唱歌,直至第二天早上。在神歌的演唱地點,人們將一些特別信奉的菩薩的雕像或牌位和宗祖牌位供奉于案桌之上,歌而頌之,祈望新的一年五谷豐登,萬事如意。
神歌分為“取火”儀式部分和“歌頭”、“神歌”、“祝福”三個演唱部分。以一只大鼓和一面大鑼作擊打伴奏。神歌的演唱者通常分為“主人”、“歌師”和“歌郎”三類。主人通常是本村神歌演唱活動的組織發起者;歌師通常是鄰近一帶公認的精于神歌演唱的唱歌師傅,主要負責演唱“歌頭” 和“祝神”。歌郎是參加歌唱活動的普通歌唱者。
一、歌頭
歌頭是一段較長的念白,有較固定的成本成套的歌詞,由“歌師”或“主人”一念到底。為上下句結構,兩句一段。念完一段時擊一下鼓,接下來念完一段時敲一下鑼,如此反復,俗稱“喝歌頭”。主要內容是把我國歷史上歷代著名君王和英雄豪杰逐一述頌,直至當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如歌師:
伏以天地開泰,帝道遐昌。
良辰吉日,喜氣洋洋。
神圣巍巍在上, 老幼列坐兩旁。
眾位聽吾唱道, 從頭敘過端詳。
神乃天仙下界, 威靈顯應毫光。
職受當朝一品, 威風八面難擋。
武能擺兵布陣, 文能撰寫文章。
天子命吾巡狩, 各州府縣情詳。
上巡云貴三省, 下巡川廣兩江。
南巡緬甸交趾, 北巡西漢兩襄。(一說東漢兩江)。
昔日乾坤開辟起, 朝朝相見有賢良。
子天丑地人寅出, 伏羲八卦定陰陽。
神農醫藥嘗百草, 軒轅禮樂振綱常。
堯眉八彩登寶位, 舜目重瞳坐朝堂。
禹疏九河多功績, 萬民感戴圣賢王。
……
辛亥革命孫逸仙, 建立民國美名揚。
翻身不忘毛主席, 幸福全靠共產黨。
……
自從今日唱過后, 榮華富貴萬年長。
(萬立煌) (未完待續)
作者:liuhuafang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山神歌調查(二)
下一篇:
崇陽提琴戲劇節精彩紛呈
-
擊鼓而戰、擊鼓而歌、擊鼓而舞,這是鄂南文化藝術領域的一枝奇葩——盆鼓。雖飽經滄桑,卻歷久彌新。
“盆鼓”,又稱“...
-
“干完活,歇歇火,拍拍打打呀咿子喲。我拍你,你拍我,拍走辛苦就快活。拍拍打打真高興,叫聲伙計漲點勁。漲勁拍得事事順,...
-
三千年的歷史,恍如一瞬。那吳楚交兵的聲聲戰鼓,依然回響在人們的心頭。走近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鼓,我們可以聆聽...
-
一個稀有文化物種,在光怪陸離的現代藝林,奇特地芬芳著,這就是咸寧崇陽提琴戲!
在我國300多個戲曲劇種中,提琴戲,...
-
約2000年前,一個咸寧嘉魚的牧童,用腳下的泥土,捏成世界上第一個泥哨子,這就是被稱之為“天籟之音”嗚嘟的前身。
說...
-
-
-
12月6日,記者從省文化廳獲悉,由國家文化部主辦的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活動將于12月19日在北京開幕。省豫劇二團的豫劇《程嬰救...
-
近日,上海滬劇院傳出消息,經典滬劇《雷雨》將代表上海戲曲院團,于明年1月8日、9日與全國各地區18臺劇目一起參加由國家文化...
-
早在1959年,作為隴劇開山之作的《楓洛池》進京向國慶10周年獻禮演出,一經亮相火爆異常,連演20多場,并兩次走進中南海懷仁...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2025-03-27
-
2025-03-27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