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是游子鄉愁的寄托,是桑梓情懷的歸宿,是鄉風文明的見證。
2019年3月,馬港鎮籌資1300萬元建設靈官橋村鄉村振興項目,構建古橋文化觀賞區。
“村里不僅像公園,更像景區,退休后哪里也不去,就到村里養老!”在外工作的村民紛紛表示。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馬港鎮不斷整治村莊衛生環境,綜合布局,實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構建垃圾處理、農村改廁、污水治理、環境管護等常態化管控體系。同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開展“最美農戶”“最美家庭”“最美屋場”評選活動,鄉村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
古橋重現,也帶動了村里經濟發展。“村里流轉土地41畝,成立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57戶村民致富,村集體經濟收入可增加5萬元以上。”一村干部介紹。
靈官橋村還依據“八無”標準(無亂堆亂放、無亂搭亂建、無亂貼亂畫、無雜草叢生、無亂潑亂倒、無畜禽亂跑、無塑料餐具、無煙花爆竹),評選出10戶最潔美家庭。戶主佩戴大紅花出席儀式,接受授牌。
該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不僅保留了靈官橋原來的風貌,兼顧了村民生活的方便,再現了原生態古村落的格局、風貌、田園景觀和居住環境,讓文化傳承之美成為人居環境的底色。
綠樹環繞、青蔓攀爬,青石板上承載著歷史的重量,靈官橋歷經雨雪風霜洗禮,與現代化村落相得益彰,呈現出古今和諧的美麗景象。
(記者 陳希子)
編輯:hefan
成立了3個專業合作社(永康種植專業合作社、黃袍山苗木專業合作社、望湖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4家公司(湖北硒豐穗生態農業...
3日,嘉魚縣陸溪鎮界石村鴨兒湖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龔木前在野藕基地進行生產自救。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紅菊通訊員來紅安...
近年來,該縣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茶產業,吸納茶山周邊3000余農戶加入專業合作社,共同種茶致富,戶...
3月29日,通城縣四莊鄉寺背村臥龍溝生態有機茶業專業合作社,村民在采摘早春茶。
如火如荼的香菇種植讓大家看得到未來的盆滿缽滿,一個個聯農帶農示范基地興,一批批聯農帶農示范基地起,一幅幅鄉村振興畫卷...
10月26日,通城縣關刀鎮八燕普雄養雞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普雄,正在忙著網絡直播銷售土雞蛋。劉建平攝(影像咸寧)。
在她的帶動下, 10余名附近村民長期在基地務工,月收入3000多元。
近年來,通城縣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引進能人成立專業合作社,建設大棚發展葡萄、火龍果、西瓜等特色產業,將...
近日,赤壁市赤壁鎮復興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育秧基地,工人們忙著用機械粉土、拌種,通過流水線作業,提高農作效率。
另一方面,引導陳塅、冷塅、何塅等村進行村社合作,推廣香菇種植模式,打造通城縣聯農帶農示范基地,將麥市鎮建設成全市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