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甘青 通訊員 柴倩 呂婧
12月16、17日正值雙休日,城區馬路上車輛增多,車流量增大。細看車牌,市民發現武漢、湖南等外地車紛紛涌入咸寧。而在旅游景區,游客則在抱怨客房爆滿,車位難求,環顧周邊,大多是拖家帶口的旅游人潮。
在溫泉谷景區,李先生正安排一家三口在酒店入住。李先生來自武漢,趁著雙休來咸寧休閑放松。他說:這次來咸寧旅游,主要是因為單位同事在溫泉旅游節到咸寧游玩了一圈,對咸寧贊不絕口。李先生的咸寧之行安排的很緊湊:星期六在溫泉谷泡湯,星期天就趕赴通山隱水洞探奇。
在三江森林溫泉停車場,來自湖南的馬先生焦急的在尋找停車位。“看這一車難求的狀況,說明咸寧確實有玩頭,我們來對了地方。”馬先生說:上個星期,自己一位親戚到咸寧來游玩,極力推介咸寧的山清、水秀、泉溫、洞奇,這個周末他專門帶幾個客戶到咸寧來游玩,加深商業感情。
在浪口溫泉、龍佑溫泉、三湖溫泉等旅游景區,同樣在演繹冬天里的火熱。
咸寧旅游為何受到游客青睞?一位業內人士說:火熱的背后是咸寧創新旅游發展,擦亮旅游名片。
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場競爭中,咸寧重點打好“三副牌”:打好生態牌,著力打造溫泉養生天堂、休閑度假勝地和中國中部綠心;打好文化牌,著力營造以三國文化、茶道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為主體的文化旅游形態,既為景區融入文化元素,又為旅游增添文化內涵;打好地緣牌,發揮境內高山、丘陵、平原、湖泊、溶洞并存的多樣性地貌特征和三省交界的區位優勢,著力營造滿足不同群體旅游休閑的發展格局。
與此同時,咸寧立足城市發展定位,確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理念,把城市作為最大的景區、最好的旅游產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來打造,推動旅游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突出“顯山露水見園林”的城市特色,保護和建設潛山、青龍山、雙龍山、大洲湖、十六潭等公園,改造龍潭河、月亮灣濱水景觀帶,打造“城市綠肺”,全城一景的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對旅游全身心的投入,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市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講述了一個故事,在武漢舉行的第九屆華中旅游博覽會上,咸寧市著力打造并隆重推出的“經典6+1”精品旅游線路受到行業和游客的熱捧。
咸寧市為了創新體制機制,出臺《關于加快旅游產業跨越發展建設經濟強市的決定》等一系列政策,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旅游改革創新先行區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創新旅游服務,建立咸岳九“小三角”旅游合作機制,推出旅游“一卡通”服務,開展全國百強旅行社牽手咸寧活動,與高鐵沿線城市組建高鐵旅游戰略聯盟,積極推進咸寧與武漢同城化發展,打造無障礙旅游區。創新旅游營銷。加快旅游商品開發與竹、茶、油茶三大百億產業融合發展,在京東、淘寶、丹露等電商平臺開設網店,竹工藝品、赤壁青磚茶、本草天香茶油等旅游產品暢銷各地。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嘉魚】大牛山風景區開發項目正式簽約
下一篇:
高山滑雪樂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