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通山縣首屆大畈枇杷旅游節隆重開幕,武漢、咸寧、黃石等周邊地市和省外的5000多名游客慕名而來,體驗親手采摘的樂趣,品嘗原生態的饕餮盛宴。
黃石市民曹艷云和同伴們一起駕車到通山旅游,一到目的地,她們就迫不及待地吃了幾顆汁多肉厚、甜酸適度、爽口提神的新鮮枇杷。“這里的枇杷像荔枝,好甜。”除了跟隨鄉親們到果園里采摘新鮮枇杷,曹女士她們還品嘗到了經過窖藏發酵后,色如琥珀、口感甘醇、回味無窮的枇杷酒。當天,活動舉辦方組織8個采摘園,共拿出了5000斤新鮮枇杷供游客免費品嘗。
枇杷冬月開花,夏季結果,古人稱它“秋蔭、冬花、春實、夏熟,備四時之氣”。枇杷全身是寶,枇杷果既可生食,又可制成罐頭、果酒、飲料等,風味誘人。枇杷葉也能入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枇杷葉具有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的獨特功效。
通山縣為低山丘陵地貌,境內南幕阜山脈綿亙約150公里,為鄂贛兩省界山,平均海拔800米,有10多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最高點太陽山主峰老鴉尖海拔1656.7米。這里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適合枇杷的生長。
據史料記載,通山縣大畈鎮從江浙一帶引進枇杷種植栽培有近300年的歷史,至今在縣境內,還有百年以上的古枇杷樹70多棵。在這里,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頭地邊都栽有枇杷樹,每到夏初五月的掛果季節,碩果盈枝,滿樹披金,漫山遍野的枇杷果象小燈籠一樣掛滿枝頭,黃澄澄的枇杷果令人饞涎欲滴。新鮮可口的枇杷果不僅給種植農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同時也給當地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
通山縣大畈枇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袁觀強告訴記者:“ 大畈枇杷專業合作社有社員232戶,遍及通山縣5個鄉鎮23個行政村。 過去我們的枇杷只能賣到一塊多錢一斤,組建合作社以后,我們按照標準化生產,打造自己的品牌,現在枇杷的平均價格在五六塊錢一斤,旅游觀光采摘達到了十五塊錢一斤 。”近年來,通山縣以打造“中部綠心核心區”為目標,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推廣標準化的枇杷栽培管理新技術,精心培育特色基地,種植“隱水枇杷”1.3萬畝,年產量超過4000噸,產值1000多萬元。目前,“隱水枇杷”已在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和“全國一村一品”優質農產品中榜上有名。
針對枇杷果期和鮮果保存期時間短,容易爛掉的特點,大畈鎮通過招商引資,于2016年初,引進了一家枇杷加工企業——通山縣協力綠色果業科技有限公司,釀造枇杷酒。“從昨天開始,我們就已經開秤收購枇杷果,到今天已經收購枇杷果4萬多斤,今年的價格在兩塊錢一斤左右,總共要收50萬斤。”通山縣協力綠色果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阮峰告訴筆者。
在通山縣協力綠色果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購現場,大畈村村民王金寶數著剛剛賣出枇杷得到的300塊錢,十分開心。“去年只賣了2000塊錢,今年已經賣出了4000塊錢,樹上還有兩三千斤,下午再去摘200斤過來賣。”大畈村村民王金寶說:“雖然說酒廠的收購價格,比在市場上零賣要便宜一些,不過,這里是拿過來就過秤,比在市場上一斤兩斤的賣要省心很多。”大畈鎮扶貧辦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地種植枇杷的農戶,每年夏初的半個月時間里,戶均增收5000元左右。
大畈鎮黨委書記程剛說:“大畈鎮把發展枇杷產業作為農業產業化和“精準扶貧”的重要工作來抓,通過引進枇杷加工企業來提高枇杷的附加值,通過舉辦枇杷旅游節,擴大大畈枇杷的知名度,促進以枇杷產業為主的三產融合。”(通訊員 周凱峰)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畢業旅行去哪里
下一篇:
長嶺崗村:斗方山下小集鎮(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