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生陳蓮來信的重要批示中提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闡明“兩個結合”的基本內涵和實踐要義。新時代新征程,堅持“兩個結合”,用好“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對于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定法治自信,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具有極其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用好“古為今用”,堅持推陳出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這段名言深刻體現了聯系觀點(歷史聯系)。任何事物都是從過去發展而來,有其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應堅持聯系觀點想問題、辦事情,從事物的發展全過程去把握事物發展規律,而不能割斷事物的歷史聯系,不能孤立地靜止地看問題。法治建設的發展過程發展規律也是如此。
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作為我們從此時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作品時候的借鑒。”這一論述體現了一分為二觀點和歷史聯系觀點。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兩種不同但又相對的方面,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任何事物都有其歷史聯系。我們在認識事物時,要堅持兩點論反對一點論,堅持全面看問題反對片面性,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堅持聯系地看問題而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對于事物的過去、事物的歷史,復古主義是錯誤的,歷史虛無主義也是錯誤的。對中華傳統法律文化也要一分為二,進行辯證分析、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與當前全面依法治國的法治理論和法治實踐結合起來,推陳出新,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二、用好“洋為中用”,堅持海納百川,合理吸收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
毛澤東同志在很多著作中講到向外國學習的重要性,倡導洋為中用,海納百川。他指出:“對于外國文化,排外主義的方針是錯誤的,應當盡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以為發展中國新文化的借鏡;盲目搬用的方針也是錯誤的,應當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這些論述體現了聯系觀點(外部聯系)和一分為二觀點。我們應堅持聯系地看問題,重視事物外部聯系,重視有益外因。
民族虛無主義傾向是錯誤的,排外主義傾向也是錯誤的,這兩種錯誤傾向都不利于我們正確利用外因、外部聯系來發展我們自己。
對待外國法治文明成果也一樣,要進行一分為二的辯證分析,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以中國法治建設的實際需要為基礎,認真鑒別、合理吸收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而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照搬照抄,食洋不化、全盤西化。
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及發展規律,是指導實踐、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但對待馬克思主義,我們決不能犯教條主義、本本主義錯誤,而應該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與新時代國情結合起來,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科學指引和路徑方法指導。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么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既不能罔顧國情、超越階段,也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既要立足當前,堅持問題導向,著眼解決新時代法治建設的實際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又要著眼于長遠,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加快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四、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持久的軟實力,文化自信更彌久、更深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結合”的重要論述,特別是第二個結合,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突破性的原理性貢獻。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發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法系源遠流長,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蘊含豐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是我們堅持自信自立、守正創新、胸懷天下的歷史文化基礎,為新時代治國理政、社會治理、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華法系的智慧支持,也為我們堅定法治自信,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歷史借鑒。
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過程中,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深入挖掘和批判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營養、擇善而用,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堅定法治自信,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法學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讓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在新時代仍然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五、堅定法治自信,既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又要堅持“兩個結合”,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一百年來,我們黨深刻認識到,只有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與中國歷史、中華文化的結合,并學習借鑒世界各國優秀文明成果,我們的革命、建設、改革才能獲得成功。
毛澤東同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重要思想,也體現了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的活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個結合”,也指出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上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有著鮮明的時代要求,是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遵循。因此,“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與“兩個結合”的思想實質和精髓是一脈相承的,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現實路徑和內在規律,為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提供了科學指引,都是我們黨百年奮斗的重要歷史經驗。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一百年來,我們黨高度重視法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重視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更加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法治自信。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一定要堅持好、運用好貫穿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和“兩個結合”之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從新時代我國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善于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同時學習借鑒世界上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堅持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定法治自信,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戴愛國??作者單位:中共咸安區委黨校) ?
編輯:hefan
上一篇: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系統觀念
下一篇:
知責于心 擔責于身 履責于行?做新時代有為干部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周萱)將于本月底舉行的第四屆“錦華杯”中華司儀主持大賽全國總決賽暨中國咸寧金秋婚慶文化節籌備工作...
★對中華法系進行重新認識,既是時代的重任,亦是學者的使命★對中華法系進行重新認識,既是時代的重任,亦是學者的使命中華...
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本來”,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與馬克思主義相融...
潘天波將中華工匠文明的內涵與外延、代表性工匠技術于古老中華大地的醞釀與創造及其向世界、向現代的傳播嬗變做了通俗易懂又...
習近平總書記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刻揭示了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積極回應了人民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
核心閱讀:我們要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內容、使命追求、開放品格等方面高度的契合性,充分發...
核心閱讀: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
該校師生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宣講活動為契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身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