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也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做好新時代的“三農”工作,需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總要求,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前提,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力“產業興旺”和“有效治理”這兩大抓手,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最終把鄉村振興推向一個更高層次的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和重點。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是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和重點,只有不斷發展鄉村產業,才能真正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夯實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帶動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為扎實推進農民共同富裕提供保障。產業興旺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且已達到普遍性共識,但從實踐層面上,如何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鄉村產業是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之問”。為此,要精準識變、積極應變、科學謀變,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久久為功,答好為農民而興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時代答卷”。首先,要精準識別農業產業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從我國農業發展的現代化水平來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舊突出,傳統農業、粗放農業、低效農業在一段時間內還將大量存在;與此同時,規模經營、三產融合、精品農業等現代農業模式蓬勃發展,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在農業領域運用趨勢不斷擴大。因此,面對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的農情,推進農業現代化不可一刀切,必須在思路、理念、方法上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產業特色和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分區域分類型差別化的探索農業現代化有效推進路徑。其次,要積極應對農業動能轉化的新特征新趨勢。理論和實踐表明,新時代我國農業發展的新動能主要來自新主體、新技術和新需求三個方面,主要依靠改革創新、結構調整和要素升級三種方式,從而實現“無中生有”“有中啟轉”和“轉中出新”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其中,“無中生有”突出“有”,重點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中啟轉”體現“轉”,重點突出科技賦能農業;“轉中出新”強調“新”,重點瞄向需求導向下的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由此可見,農業動能轉化是產業興旺的路徑保障和趨勢特征,也是產業興旺的形勢所迫和發展所需。最后,要科學謀劃農村產業體系的新業態新模式。近年來,我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開始注重不同業態的交叉融合、各種模式的創新發展,在依靠技術創新的同時推動技術進步;但也存在產業結構單一與生產要素回報率偏低、資源與環境匹配度不高、同質化競爭與品牌效應不強、產業鏈短與產業融合程度不夠等矛盾。這就須要各地依托鄉村資源稟賦,以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路徑,科學謀劃符合地方特色的融合化產業體系、現代化生產體系和多元化經營體系,進而完善產業鏈、穩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拓展創新鏈,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有效治理是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產業興旺是以鄉村社會為實踐場域,鄉村社會又為其提供了承載空間,鄉村社會環境的優劣則取決于鄉村治理的績效。因此,有效的鄉村治理對農業產業發展起促進作用,是實現產業興旺的推動力量和現實基礎,最終為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提供保障、夯實根基。應認識到,良好的鄉村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層面協同推進。一是要促進鄉村“三治”真正融合。當前,各地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實驗試點為載體,積極開展了“三治融合”的地方探索。但從實踐發展來看,多是對桐鄉“三治融合”實踐與經驗的重復描述、機械組合和對中央文件的闡釋,沒有因地制宜地選擇不同的治理組合,形成最適宜的組合方式和最適宜的融合機制。這就要求地方在改革創新中注重“融合”的要義與核心,既要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吸納,融入自治、法治、德治因素,又要注重體制、組織、平臺、單元的整合,將自治、法治、德治因素整合進這些載體,以鄉村不同公共事務類型作為三治組合標準,從而化解“融合”難題。二是要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建黨百年來的歷史經驗表明,全過程人民民主發軔于中國社會基層,在基層有著最廣泛的生動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體現在基層群眾自治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不僅有利于激發人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而且有利于將民智民力轉化為治理效能,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鑒于此,各地必須要把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與實現高效能治理有序銜接、有機融合起來,進一步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顯示出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三是要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的精神風貌怎么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鄉土文化。”當前,農村還是精神文化的洼地,背后交織的是鄉村價值失落、差序格局式微、鄉土文化流逝。因此,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注重把傳統文化載體與現代文明元素相結合,把鄉村文化建設內源性力量與外部力量結合起來,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鄉村社會文明水平。
農村有廣闊天地,作為有巨大空間。產業興旺“領航”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正從“重產量”向“重質量”轉變;治理有效“筑牢”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根基,逐步從“善政”通向“善治”,促使鄉村治理能夠更好地服務于鄉村產業發展。值得注意的是,鄉村振興不同于脫貧攻堅,是持久戰,不是攻堅戰,是全域、全員、全面的振興,我們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新時代的“三農”問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突出產業興旺與有效治理這兩大抓手,用高質量發展的新成績,努力開辟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局面。
(陳鵬?作者單位:湖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在現代化新征程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下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