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產業橫跨三次產業,具有產業鏈長、覆蓋面廣、拉動消費大、吸納就業多等特點,被譽為21世紀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產業、朝陽產業。面對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健康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咸寧發展壯大健康產業既是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發展健康產業的工作部署,也是順應產業發展大勢和民生需求,放大咸寧生態康養資源優勢,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本課題組在認真調研基礎上,借鑒浙江經驗,提出的發展咸寧大健康產業的對策建議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大健康產業將重塑咸寧競爭發展新優勢
1、政策背景和發展前景
國家重視,大勢向好,健康產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全省推進,大有可為,健康產業將成為湖北疫后重振的關鍵之舉。咸寧行動,大干快上,將大健康產業打造成最有潛力的產業。市委五屆九次全會明確集中精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建立華中地區最大的護理專業教育基地,建設中國中部康養城,建設一批康養旅游示范區,形成“醫、藥、養、健、游、護”康養產業集群。2021年3月,市委、市政府印發《咸寧市重大產業、重大項目、重大事項推進實施方案》,明確大健康產業為“十四五”重大產業,建立抓落實的“六個一”機制。
2、咸寧大健康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
(1)醫療體系有基礎。全市共有醫療機構1518家,其中治療服務類1481家(公立1069家,民營412家);康復護理服務機構9家,均為民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機構23家,均為公立衛生服務機構;獨立醫療輔助性服務機構5家(公立2家,民營3家)。
(2)產業體系有支撐。醫藥產業:現有藥品生產企業12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29家,化妝品生產企業3家,藥品批發企業26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7家,零售藥店874家。24家規上醫藥企業產值近60億元。藥材種植業:沿幕阜山片區集中藥材種植面積16.62萬畝,產量5.73萬噸,產值約12億元。食品飲料行業:規模以上食品飲料企業91家,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的9.3%;實現工業產值220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10.5%。
(3)健康養老有試點。咸寧是全國第一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全國第四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
(4)康養旅游有底氣。2021年,全年旅游總收入319.25億元,比上年下降10.1%。全年接待旅游人數6491.45萬人次。咸寧是首批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城市、第二批全國旅游改革創新先行區,全市有各類景區(點)62處,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12家。
(5)護理人才有潛力。擁有湖北科技學院、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咸寧職業教育(集團)學校、湖北新產業技師學院、湖北健康職業學院等醫護人員教育機構,現有護理等專業7個,師資總人數265人,實訓基地9354平方米,年均最大可容納在校生5900人。
(6)區位、生態、政策環境有優勢。咸寧地處鄂湘贛三省交界,是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結合地帶,東西交匯、南北貫通。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大力推進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
3、短板和不足
(1)健康產業集群度不高。大健康產業“大”的特征不強,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規模較大的醫院,與相關健康產業的融合度不高。醫藥企業、保健食用品生產企業主要布局在咸安區以及周邊縣區的產業園區,集群優勢尚未顯現。上下游產業鏈條不齊全、能帶動全市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數量較少。大健康配套產業較少,未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2)大健康產業結構不完善。全市健康服務業目前仍以醫療衛生服務為主,療養服務、健康管理等服務尚未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各相關產業缺乏融合聯動發展,醫療健康服務產業發展不均衡。
(3)品牌知名度不高。產業品牌不響,知名度不高,導致產業競爭力不強。中藥材資源豐富,但具有地理標志性的中藥材較少,中成藥產量占湖北比重僅1.2%,大部分藥材“養在深山人未識”,品牌化建設仍有待提升。
二、浙江康養經驗借鑒
1、浙江安吉“異地養老”經驗模式。早在2008年,安吉縣故里炊煙農家樂服務有限公司(全國第一家專業的農家樂聯合社)針對滬杭兩地離退休老人首推“異地養老”服務,之后安吉縣政府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在硬軟件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村莊環境得以改善,休閑娛樂設施得以配套,同時將原先質量參差不齊的農家樂保留各自特色,統一標準,將整個山川聯合成一個自然、自由、自在的養老基地。另外,安吉與杭州實現同城醫保待遇,與上海醫保實現跨省域互聯互通,解決了客人們的后顧之憂。企業也創新推出“會員卡”制度,也使“異地養老”由長期變短期,由定期變活期,并在滬杭設立專門辦事處,安排專車接送老人入住,設立了不同的養老宿舍供老人自主挑選。會員卡辦理費用并不高,一般城市離退休老人有此經濟承受能力,并且合同期滿后全額退還的措施使得會員們享受了“住宿免費”的福利,村莊里還有水田、山林、梨園、竹園、茶園、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等,方便老人娛樂活動。這些舉措使得異地來養老的人數大幅增加,并帶動鄉村周邊旅游服務產業等。
2、浙江“森林康養”經驗模式。安吉是我國著名的竹鄉,森林覆蓋率超過70%。2016年成為全國首批森林康養試點縣,2019年,安吉發布了全省首個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規劃——《安吉縣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9—2025)》,探索建立集醫療、養生、康復、保健、旅游、教育、文化、體育等于一體的新型森林康養體系。截至目前已成功創建6個森林康養基地、5個森林養生基地和8個森林特色小鎮,另外還有80家森林康養人家。浙江森林康養必須具備許多硬核條件,如森林覆蓋率不低于70%,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0%以上,聲環境要求達到I類標準等。目前,整個浙江省森林康養和旅游產業共接待游客4.1億人次,產值達到2084億元。全省共有34萬人直接從事森林康養和旅游經營活動,帶動社會就業136萬人。
3、浙江“鄉村振興+旅居康養”經驗模式。浙江建德市戴家村,從一個平凡的小村莊發展成為“景村交融+文商旅互融”鄉村康養度假樣本。從2009年起,當地就推進農村住房改造,把居住在偏遠高山村的村民搬遷到中心村。當地政府不僅給農民規劃好了集中住房,還對這些住房的后續運營做了統一的規劃,讓農民下山之后不失業,為以后發展打下基礎。之后,建德市開展了大范圍“聯鄉結村”活動,2017年,山嶼??叼B與建德蓮花鎮戴家村建立了緊密的旅游開發合作關系,由山嶼海鏈接市場,戴家村則作為資源供給方,雙方共同打造鄉村康養的“戴家村模式”。從四個方面實施市場化運作:第一,構建戴家村旅游、度假、養生以及農產品等產品譜系;第二,,將戴家村資源嫁接市場,以需求導向反向推動戴家村旅游規劃、功能布局、服務提升、設施優化,形成戴家村內生動力;第三,共同培養專業人才,幫助戴家村建立運營團隊和服務團隊;第四,構建大平臺,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落戶戴家村。目前,戴家村的民宿床位超過600張,游客接待人次突破10萬人。另外浙江還有一些例如率先建立“康養聯合體”,發展養老院辦進醫院,醫院資源嫁接到養老院的服務模式。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全覆蓋、大力推進養老服務數字化建設,“浙里養”平臺對全省養老服務工作進行大數據管理,試點“一床一碼”、智慧養老院、智慧養老社區、家庭養老床位、養老人才培育、養老服務智慧監管等都值得學習。
三、未來咸寧大健康產業發展實施路徑
“十四五”時期是全市大健康產業總體布局階段,力爭到2025年實現“三個一”目標:即培養10萬名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服務100萬康養人員、實現1000億元產值。展望到2030年,大健康產業體系形成階段,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大健康產業體系,成為湖北大健康產業引領示范區,大健康產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
1、大力推進國家醫養結合示范區建設。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協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復護理,實施“養在咸寧”培育工程。加快二級以上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完善“簽約醫”兩院共建、提升“醫融養”服務標準、擴大“醫入戶”人數。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大力推進康養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文化、健身、食品等深度融合,不斷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實現康養多元化服務供給。推進中醫藥與養老融合發展。主打“養老”牌,把臨近武漢的一部分區域打造成武漢人最佳養老地。
2、大力發展養老配套產業。加快咸寧老年護理服務業、老年服飾、老年食品、老年醫療等行業發展。培育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探索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的合作機制。大力開發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系列服務產品,依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普惠型醫養機構,將社區養老與居家養老相結合,實現“養老居家化”。鼓勵吸引社會資金投向養老產業,配套發展老年護理服務業供應鏈上的護理人員培訓、勞務派遣服務、老年護理專業用品制造、治療和康復器械制造等。挖掘來自于老年人深層需求的娛樂、學習、旅游、醫療保健、營養保健、心理咨詢等服務業,加大對老年醫學、護理學、康復治療領域的人才培養投入。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建設一批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范基地,建立多層次多樣化醫養結合體系。
3、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以金銀花、黃精、白芨、金剛藤、鉤藤、杜仲、厚樸等道地中藥材為重點,加強道地藥材、大宗藥材的規范化、規?;a業化基地建設。建立人工栽培基地,打造中藥材規范種植基地。推動大宗優質藥材品種集聚發展,支持中藥材種植大戶、合作社發展,采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運作模式,優先鼓勵支持面積在3000畝以上的中藥種植基地發展。建設數字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落地全程追溯體系,從源頭提升中藥產品品質,帶動中藥材產業數字化升級。發揮咸寧特色優勢,進一步打造在全國有更大影響力的皮膚病、風濕病??圃\療機構。加強溫泉和中醫藥治療皮膚病的臨床研究,打造全國銀屑病診療中心。支持咸寧麻塘風病醫院開發風濕病保健、治療產品,完善風濕病的治療、康復、保健產業鏈。支持通城打造藥姑山中藥材品牌體系。
4、推動發展體育產業。發展體育競技業與大眾健身業,開發特色健身休閑體育產品。重點打造九宮山室外滑雪、溶洞探險、溫泉馬拉松、崇陽縣田野馬拉松、汽車越野、黃袍山自行車戶外運動等特色項目,使咸寧成為全國戶外登山、探險,水上運動,山地自行車、摩托車、汽車越野等高品位戶外健身休閑運動聚集地。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開發賽事衍生產品,提高辦賽質量和綜合效益。加強健身設施建設,改善健身休閑消費環境。充分合理利用公園綠地、城市空置場所、建筑物屋頂、地下室等區域,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公共健身活動中心、健身步道、體育公園、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等場地,形成城市15分鐘健身圈。
5、打造全國旅居康養旅游勝地。加大景區改造投入力度,將其打造為各具特色的景區。以“中國桂花之鄉·三國赤壁故地”為核心,講好三國、溫泉、桂月、青磚茶、九宮山等文化故事。主打推出三國赤壁、萬里茶道、養生避暑、康養旅居、湖光山色、紅色旅游等特色主題旅游精品線路。實施旅游融合發展工程,重點發展康養旅游,建設一批康養旅游區,打造康養旅游首選地,力爭吸引更多老年人到咸寧養生、養老。爭創國家文化旅游消費試點城市,推動溫泉旅游消費升級,開發溫泉+養生、溫泉+理療、溫泉+演藝等消費模式,加快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培育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打造集“醫、藥、養、游、閑”于一體的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目的地。
6、建立華中地區最大的護理專業教育基地。建立適應康養服務市場需求和人員就業需要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全面推行康養服務人員就業上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行動,加快醫藥、護理、康養專業發展。加強康養人才培養合作,建立3—5家規模較大、康養設施齊全的康養人才實訓基地。支持醫務人員從事醫養結合服務,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才轉崗養老行業,鼓勵家政服務人員、醫院護工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通過專業培訓從事養老服務。科學設置養老護理、專業技術、服務管理等崗位,通過開展多崗位鍛煉培養高級復合型養老服務人才。持續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百千萬”工程,每年組織開展百名養老院院長、千名養老護理員、萬名老人家屬培訓活動。
(市發改委社科研究課題組?課題組組長:高又玲、課題組成員:胡波、施輝雨、王文輝、陳潔)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聚力改革攻堅突破 加壓奮進勇毅前行
下一篇:
規劃新思路?實施新舉措?推進教育教學內涵式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