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是高職院校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資源,集結了無數革命先烈的紅色基因譜系和敢于拼搏、不怕犧牲的民族精神。
就當下紅色資源融入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現狀來看,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對紅色資源的德育功能認知不足。他們普遍認為紅色文化與自己的專業沒有太多關聯,對思政課程普遍存在偏見。認為學校開設紅色思政課程,僅僅只是為了拿學分,所以他們對學校組織的相關思政課教學實踐活動也沒多大熱情。同時在開放的互聯網時代,各種思潮極易滲透到高校,致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不可避免受到西方價值觀的沖擊和影響,從而削弱高校思政課對學生的的吸引力。其結果導致一部分學生拼搏精神與時代責任感缺失,最終成為妥妥的利己主義者。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使紅色文化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滲透學生的身心。現實中很多高職院校,極少將德育教學與地方文化進行有效整合,校內也比較缺乏紅色資源標識與印記。因此,紅色人物或紅色故事很少被引入到思政課堂,紅色校園文化的相關活動極少開展。致使當地紅色資源雖然豐富,但其具體價值卻沒能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此外,由于高職院校選用的是國家統一編制的教材,缺乏地方特色,致使紅色資源無法因地制宜地通過教材引入課堂、滿足新時代學生的發展需求。而且很多高職院校的紅色課堂都以理論為主,缺乏實踐環節,無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增進對紅色文化重要性的認知,因而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的實現。
最值得關注的是紅色資源融入思政教育教學的有效途徑問題。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學生們可以利用當下信息技術多渠道了解紅色文化。紅色文化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種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著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我們黨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因此,如何通過有效途徑將這此紅色文化基因引入到思政課堂是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關鍵。
首先,組織學生實地參觀進行體驗式的校外教學是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實地參觀,聽專業的講解人員詳細對英雄人物的生平及歷史背介紹,既能學到相關的知識也能深入體悟其中的人生哲理,進一步刷新自己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視覺方面的沖擊,依據相關知識的講解,將歷史人物進行還原,不僅能豐富自己的閱歷,還能升華自己對革命的情感。習近平總書記就曾經講過:“每到一地,重溫那一段崢嶸歲月,回顧黨走過的艱難歷程,靈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禮。每次都是懷著崇敬之心去,帶著許多感情回。”
其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紅色文化內容形象化、鮮活化。大多數紅色文化都是歷史的陳跡,如果能將這些紅色文化基因形象化、鮮活化,必將能更好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今天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實現這一夢想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手段。我們可以將紅色文化的有關內容制作成短視頻,通過教學平臺分享到學生的手機上。然后針對視頻內容設置紅色資源相關的議題,跟蹤了解學生對紅色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或者邀請專家來校參加紅色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深切領悟紅色精神,使紅色文化能得到更好的傳承。
再次,校內紅色文化的宣傳氛圍的營造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高職院校若要強化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就必須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宣傳工作。在網絡發達的今天,西方敵對勢力經常通過互聯網歪曲歷史,甚至對中國黨和政府進行惡意誹謗,在褻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的同時,也對國家利益產生的不利影響。因此,組織黨史學習、競賽,能讓學生在考察紅色文化基因的過程中觸及靈魂,切實體驗并感悟到艱苦奮斗、不怕犧牲、樂于奉獻等紅色精,感悟到新中國的成立是如此不易,從而激發學生以新時代為起點,倍加珍惜當下的生活,并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當前傳統的純理論思政課堂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學生的德育需求。高職院校應整合地方性紅色資源,打造一個大學生紅色教育平臺,投入足夠的經費,一方面支持教師及學生走出課堂、校門,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把紅色資源引進校園,開設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教育專欄。
此外,思政課程內容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對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堂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學生都覺得理論知識枯燥、抽象,難以理解,學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學習的積極性普遍較低。為了使學生愿意親近理論,高職院校必須革新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盡量使思政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利用當下先進的網絡技術,打造一個紅色網絡教育系統,設置好每一類紅色精神模塊,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將紅色資源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在紅色文化熏陶下,進一步提升其思政素養。紅色資源不僅是對黨史的一種記載,也是無數忠貞不二、視死如歸的革命先軀們光輝足跡的體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回望過往歷程,眺望前方征途,我們必須始終賡續紅色血脈,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創造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繼往開來,開拓前進。”因此,我們不僅要保護好、利用好烈士園林、革命紀念館等紅色文化基地,還應加強紅色文化的社會宣傳。認真做好紅色資源的宣傳工作,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革命先輩身處逆境時堅守理想信念,體會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如今這來之不易的革命、建設成果,在革命理想信念教育中獲取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聰明才智。
教師是將紅色文化滲透于思政理論課堂的引領者。因此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堂的效果。為此,高校必須重視師資力量,嚴格把關思政老師的選拔過程,綜合考量其精神品質、道德修養以及學歷能力等;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促進教師積極參加紅色文化方面的學術活動,在夯實其紅色文化理論素養的同時,努力提升其的科研與教學能力。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模式,力求紅色資源滲透教材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學習思政理論的同時,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紅色校園教育平臺,制定邏輯性較強的教學方案,使紅色文化的精神價值(紅船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滲透于思政課堂,通過多種渠道(如校園網站、思政教學app等)將制作好的課件分享給學生,學生在觀看、瀏覽這些紅色文化的過程,凈化自己的靈魂、陶冶自己的情操、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課堂教學之外學校應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環節,在進行實踐教學時應結合各專業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以紅色文化的宣傳為主題的校內外實踐踐活動如“紅歌會”“紅色故事演講比賽”等,或者組織學生去本地參觀考察具有紅色文化基因的革命傳統教育實踐基地,引導學生通過實地參觀的所見所感,更深層次地理解思政理論。
總之,弘揚紅色文化是高校大學生立德鑄魂的有效途徑。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在大學生確立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充分利用校內外紅色教育資源,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將紅色資源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政教育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其真正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與接班人,從而把立德樹人的這一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常衛峰?作者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以高質量黨建推進婦聯在基層治理中發揮關鍵作用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海岸金秋季節,陽光明媚。咸安子龍武校教練及九名“小紅軍”學生參與其中,一起參觀了咸寧文...
咸寧網訊?通訊員孟晚霞報道:6月1日,張貼著“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 “倡導全民閱讀,助力鄉村振興”的咸安區圖書...
該教育基地利用金紫山鄂南革命根據地的紅色歷史,依托中共蒲圻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紅軍醫院等革命舊址而建,將方圓25公里范...
幕阜山片區基礎薄弱,發展滯后,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建議由市委宣傳部等部門牽頭,對全市黨史、革命史以及...
在大別山腹地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有一個特殊的黨支部, 12名成員“專職”研究、弘揚紅色文化。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海岸王成高?他是一名退伍老兵,為搜集文物跑遍大江南北.特別是趙錫兵收藏的景德鎮瓷器——十...
4月1日,市紀委監委與通城縣紀委監委聯合開展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文化,向革命先烈致敬”為主題的支部主題黨日...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胡劍芳、通訊員胡光報道:近日,咸寧市第五小學的師生們依次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咸安區紅色主題教育展...
此次活動,旨在讓楹聯詩詞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傳承中國文化,弘揚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及傳承人。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丁偉報道:25日,咸寧市黨史人物系列明信片(第一組)首發式在老年大學舉行。據悉,咸寧市黨史人物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