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火金
核心提要:近年來,咸寧市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一帶一路”和對外開放重要論述,抓住對外開放的時代機遇,強長板,補短板,積極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今年元月至10月,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2.4億元,同比增長77.5%,增幅排名全省第2位,提前一季度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其中出口總額46.7億元,同比增長96.1%,增幅全省排名第1位。
思路決定出路:提升開放意識,只要有思路,就不怕沒出路。咸寧的發展,出路在開放。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引領咸寧高質量開放,以搶抓機遇的眼光、敢闖新路的魄力、一抓到底的韌勁,打造內陸腹地的開放新高地。
一是開啟新思路,打通對外開放通道。要開山門,先開腦門。咸寧是內陸地區,既不沿邊,又沒有機場和港口,我們轉換思路,以商貿、旅游產業為著力點,借“港”揚帆,借“機”起飛,重點支持通城縣加強跨省協作,與湖南城陵磯新港區簽訂開放型經濟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海關、商檢、稅務、外管等部門的聯動機制,在物流互聯、產業互補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與岳陽三荷機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圍繞航空物流,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的合作,一舉打通“陸海空”通道,形成內陸開放高地新格局。
二是借鑒新經驗,瞄定改革先行先試。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重要指示精神,復制推廣湖北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著力推動制度創新,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努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咸寧商務部門著力在開放型經濟發展等方面加大探索,先試先行,擬定咸寧市復制推廣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工作方案,其中第二批改革試點經驗于6月30日完成復制推廣,市住建部門已將“多審合一”、“多驗合一”工作納入我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并積極開展建設工程履約綜合保證保險試點工作等。第三批改革試點經驗也將于12月31日完成復制推廣。
三是培育新業態,增強外貿發展動力。積極推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創新發展改革,確定2家企業作為本地外綜服企業培育對象,計劃引進1家成熟的外綜服企業,為咸寧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外貿綜合服務。其中通城萬雅國際商貿城 于5月18日在通城舉辦了“萬雅國際全球招商”活動,“一帶一路”沿線33個國家160余家外商代表和全國300余名客商參加,12位全球招商大使現場簽約。目前,通城·萬雅國際商貿中心項目一期已建成15萬平方米萬國商業街,吸引德國、法國、澳大利亞、意大利、新西蘭等11個進口商品館進駐。支持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以及到海外設立營銷點等新型貿易方式,加快國際商務平臺和國際營銷網絡建設,支持湖北東森貿易有限公司海外倉建設。
定位決定地位:全力搭建開放平臺,只要起點高,就不怕起步晚。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我們始終堅持提升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積極融入國家“三大戰略”,著力發揮信息平臺、商貿平臺、文化要素平臺、公共事務平臺等優勢,把經濟發展“末梢”變成開放“前沿”。
一是精準對接展會,拓寬合作領域。實施“百展行動”計劃,積極組織我市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境內外展會,助力通城精準對接,兩度搶灘進博會,取得累累碩果。其中首屆進博會,成功舉辦中國中部·湖北通城國際商貿城招商推介會,與十余國客商簽約16項商品采購合同,達成現場交易額267.68萬美元,簽訂意向性采購協議2.4億美元,同時簽約落戶通城15萬平方米萬國商業街的國際商貿城項目;繼去年在首屆進博會上后,今年再次成功舉辦中國中部·湖北通城國際商貿中心招商推介會,現場簽約6個招商項目,與10多家外商簽訂14個進口商品采購項目,總金額逾30億元。比如白俄羅斯KC海外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艾利克斯·薩沙將與通城·萬雅國際簽約作為公司搶灘中國中部市場的長遠發展戰略。通城是全省唯一在兩屆進博會上舉辦招商推介會的山區縣,在進博會上大放異彩,借助展會平臺闖出了一條打開“山門”擁抱世界的開放新路。
二是立足優勢產業,加快基地建設。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上臺階,重點在于優化結構、提升質量。咸寧從供給側發力,支持和鼓勵出口企業優化產品結構,創立出口品牌,切實提高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今年1-10月份,全市機電產品出口達21.6億元,同比增長173.9%,占出口總值的46.3%;塑料制品、電子及電器產品和機械設備等主要出口商品分別增長277.4%、242.8%和83.7%。依托傳統產業優勢,千方百計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著力培育大宗出口產品基地、出口產業集群,咸寧機電、紡織服裝、醫保、輕工等傳統骨干產品已形成出口優勢板塊。
三是深耕一帶一路,優化引進走出。“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對內陸開放尤為重要。充分發揮咸寧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積極對接國家開放戰略,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拓展陸上通道和海上通道。依托歐亞萬里茶道的重要源頭之一赤壁茶馬古道,著力打造百億茶產業,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茶葉市場,以“讓茶融入‘一帶一路’,讓世界愛上中國茶”為主題,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茶業大會,重振萬里茶道源頭雄風;雙獅茶葉、瀛通電子等企業先后走出國門在摩洛哥、越南和印度投資建廠,引進一批重大外資項目,近幾年我市十大利稅大戶中外商投資企業占60%,實現對外經濟合作新突破。
態度決定高度:著力創優開放環境,只要肯干事,就不怕不成事。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咸寧堅持對標國際國內一流營商環境,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持續推進放管服。進一步簡政放權,全面落實外商企業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打造親商、利商、暖商、悅商的營商環境和“近者悅,遠者來”的開放“洼地”。加快推進我市“多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實現企業“最多跑一次”,進一步提升行政服務效率,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營商環境。實行外貿企業“證照通辦”,實行“一站導辦、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告知、并聯審批、依次發證、資料歸檔”。
二是促進通關便利化。推動通關管理模式改革創新,提高通關時效和便利性,推動咸寧外向型經濟發展。為更好地服務企業,成功爭取武昌海關在咸寧設立辦事處,統一辦理咸寧市內所有縣市區的海關業務,為咸寧外貿企業提供全方位無差異服務,每年可為企業節約通關成本5000萬元。加大我市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宣傳力度,指導企業利用中國(湖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開展貿易業務,提高報關效率,充分利用貿易便利化節約貿易成本,最大限度的釋放政策紅利。
三是服務支持全覆蓋。堅持將企業的需求作為提升服務水平的重要內容,及時協調配合相關部門,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為企業提供“保姆式”幫辦服務。建立重點企業聯絡制度,加大對企業的調研力度,開展外貿企業走訪全覆蓋行動;與中國信保湖北分公司簽訂2019年合作要點,提高全市出口信用保險覆蓋率,為我市中小微企業開展業務保駕護航;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為重點,實現小微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支持政策全覆蓋,對重點行業國際展會,實施“抱團出海”,政府全額買單。在全省發布的《2018年湖北省商事環境評估報告》中,咸寧商事環境評估得分排名全省第三。
(作者系咸寧市商務局局長)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全面依法治統 保障統計調查數據真實可信
下一篇:
城市精細化治理不能忽視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