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老師,好久不見,好想你呀!”“你長高了,也長壯了”9月16日下午,咸安區汀泗橋鎮小學,社團課程時間一到,戲曲教室內熱鬧非凡。本學期的第一次社團課終于開課了,孩子們見到闊別一個暑假的戲曲老師郝利明,激動不已,課堂內歡聲笑語。也是這個社團,剛剛獲得省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成果展示二等獎,是全市獲取該項展示4個獲獎節目之一。鄉村學校的戲曲文化是如何發展,又是如何做出成績的呢,近日記者帶著疑問走進這所學校,一探究竟。
一個契機 引進戲曲文化
下午4時許,一聲鈴響,學生們背著書包跑向各個社團教室區域。
不一會工夫,綜合樓一樓一側的走廊,已經擺滿了孩子們的書包。音樂老師程旭敏帶著獲獎的好消息快步走進教室,孩子們已經站好隊形等待老師上課。
“這個戲曲社團于2018年組建,第一批學員都已經上高中了。”校長虢斌回憶起組建之初的往事,仍然記憶猶新。
2014年,學校成立鄉村少年宮,結合學校的現有資源開設了傳統的體音美社團活動。這些大同小異的社團課程,按部就班地開展,但一直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如何讓少年宮更好服務孩子,讓少年宮成為孩子們的樂園,如何利用少年宮陣地縮小城鄉孩子的差距,同時又讓少年宮有點自己的特色,時任少年宮負責人的虢斌和校領導班子一直在實踐探索。
2017年,咸安區組織開展了戲曲進校園活動,咸安區楚劇團的演出車開進校園的那一刻,校園里沸騰了。雖然不會欣賞戲曲,但虢斌從孩子們的眼里看到了光,孩子們對戲曲充滿好奇的眼光。
“小學校園生活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應該是非常快樂、個性得到發展的階段。”虢斌認為,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孩子們多搭建展示的平臺,讓孩子敢于展示自己、樂于展示自己,獲得成功感,提升孩子們的自信心,促進孩子們的個性發展,留下人生美好的童年記憶,留下鄉愁。同時通過學習戲曲,還可以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國粹,于是,他們選定了這個項目。
經過一番溝通,當時咸安楚劇團臨近退休的老演員、臺柱子郝利明,愿意來校教孩子們學習戲曲。
在郝利明的指導下,2018年,學校成立戲曲興趣社團,指導孩子們學習戲曲基本功,編排節目。
一堂戲曲課 培養戲曲興趣
如何讓孩子們喜愛戲曲,如何讓戲曲跟上時代潮流吸引當代孩子們,這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
“你不能給他們講大道理,歷史文化淵源,這些無法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只有通過給他們演示,講解其中道理,從形體動作中感受戲曲文化,體會戲曲的博大精深。”郝利明是專業演員,教小學生學戲曲還是頭一次,與學生接觸中不斷研究教法。
在排練中,沒有實景,要這些小演員演出身臨其境的感覺,是郝利明最頭疼的事。“不停地給他說戲,尋找感受。”郝利明甚至會模仿某些場景,幫助學生了解劇目和人物情感。
一遍不行,就教兩遍,一遍遍重復。學校最初從五六年級中選拔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參與戲曲社團。學習表演藝術中的手、眼、身、法、步塑造劇中人物形象,不斷提高唱、念、做、打的藝術技能和大膽、自信的舞臺表現能力。孩子們雖然初次接觸戲曲,但懷揣著好奇,非常投入學習,模仿動作有模有樣。
每一堂戲曲課,孩子們跟隨專業老師一起走臺步、亮相、秀蘭花指……在玩樂中培養了對傳統戲曲的興趣。
同時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展示,學校戲曲節目屢屢在比賽中獲獎。學校每年組織“六一匯演”,戲曲節目是傳統保留項目,通過展演,在校園內培養了一大批“小戲迷”。
上六年級的黃奕皓四年級就想加入戲曲社團,無奈當時社團人數太多。直到五年級,他再一次報名,最后被選上。同樣的“小戲迷”譚宇航深受姐姐影響,以前姐姐曾參加過戲曲社團,演得有模有樣,讓他心生羨慕。如今,在戲曲社團里,有很多和譚宇航一樣受參加過戲曲社團的哥哥姐姐的影響才接觸戲曲。
一種氛圍 傳播戲曲文化
也是在綜合樓,走廊墻壁上的展板,懸掛著孩子們參加社團活動的圖片。沿著展板拾階而上,樓梯間貼滿了孩子們的演出劇照。
“這是我,我在《智取威虎山之打虎上山》片段中,扮演楊子榮。”黃奕皓指著一張照片,照片中,他穿著戲服,戴著雷鋒帽,身體前傾,手握韁繩,目光堅定地盯著前方。說起這個節目,黃奕皓滔滔不絕。
這一片照片墻,是孩子們最愛來的地方,因為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那也是自己最自豪的時刻。
為了讓戲曲社團得到更好發展,學校設置戲曲教室,添置大量戲曲服裝道具。孩子們拿著刀槍道具訓練,興奮不已。疫情防控之前,邀請家長觀看排練。家長不能入校之后,老師向家長上傳線上排練視頻,家長們深受熏陶,感受到了戲曲的魅力和孩子的成長變化。
與此同時,學校營造戲曲氛圍,傳播戲曲文化。開發走廊文化,設立戲曲知識宣傳櫥窗、文化墻,宣傳戲曲文化知識,校園廣播站保留節目《中華國粹,校園情》,讓學生耳濡目染,受到戲曲文化熏陶。每次參加演出后,通過互聯網、微信平臺、校內宣傳欄(展板)推廣。孩子們的進步,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參與熱情,贏得家長支持,社會好評。
一幅藍圖 浸潤戲曲藝術
作為一所鄉村學校,教師資源不足,如何將戲曲文化校本化,并長期發展,是當前戲曲文化傳播的瓶頸。
“戲曲文化進校園”并不是要培養出千千萬萬的戲迷或戲曲演員,而是要通過這種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載體帶給學生們唱念欣賞、身段體驗、表演互動、色彩內涵、服飾文化、歷史知識、道德教育的傳遞和普及。
目前,汀泗橋鎮小學開始嘗試,把戲曲教育引入課堂,課內教學和課外特色活動相結合,普及教育和特長發展相結合。美術課鑒賞臉譜文化、學畫臉譜;音樂課學習戲曲樂理知識。組織輔導老師參加學習和管理,建設一支穩定的戲曲文化教師隊伍。把部分孩子們推上舞臺,讓更多的孩子在欣賞中“入耳”、在體驗中“入腦”、在參與中“入心”,讓更多的孩子學戲、知戲、懂戲、愛戲。
未來,學校計劃開發戲曲校本課程,講好戲曲故事,排演精品節目,讓戲曲文化真正走進課堂,讓孩子們了解更多的戲曲文化。在演唱戲曲、傳播戲曲的過程中,提高孩子們的鑒賞能力,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記者 熊大平
編輯:何珊
該校校長徐卓表示,后續將結合少年兒童的學習成長需求,設計組織開展種類多樣、形式新穎的實踐活動,讓“鄉村少年宮”成為高...
咸寧市實驗小學黨總支書記黃建軍介紹,該校學校黨員骨干教師的引領和幅射作用,進一步促進城鄉教育教學交流,為鄉村學校提供...
咸寧網訊(通訊員闞偉饒長根)11月5日,咸安區組織調研,走進偏遠小規模學校調研指導教育教學、疫情防控、學校安全、校園建設...
“老同學,到學校來采訪孫家萬老師,他不僅跟學校搞來60多萬元的教學設備,而且還榮獲多項榮譽……”日前,嘉魚縣官橋鎮舒橋...
6月3日召開的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上,我市通報了2019年度人才工作創新項目評選結果,市教育局申報的項目——名師工...
近日,從省文明辦傳來喜訊,在全省鄉村學校少年宮特色項目征集活動中,汀泗橋鎮小《戲曲進校園》案例榮獲省級一等獎(全省僅有...
梅田小學是村級完全小學,下設六個教學點,全校有17個班級, 670余名學生, 5年前該校房屋破舊,教學設備差,學生擁擠,嚴重...
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全國婦聯表彰第十三屆全國五好家庭、全國家庭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揭曉全國最美家庭。
洪山高中住校生進門先消毒武大附中校園消殺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的測溫通道楚天都市報記者柯稱郭會橋揭明玥肖楊張裕通訊員董綴...
咸寧網訊全媒體記者王勃、甘源、通訊員丁小波、譚陽清報道:臨近開學,崇陽縣各學校采取最為嚴密的防控措施保障師生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