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己當售貨員,客戶都是自己的同學,這不是過家家,而是真正的商品交易,只不過商家和顧客都是一年級小學生。4月30日上午,市實驗小學一年級舉行了小型商品交易會,活動由該校一年級數(shù)學組老師發(fā)起,旨在強化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和應用。
現(xiàn)場:千份商品售賣一空
4月中旬該校一年級數(shù)學老師就開始忙活著小型商品交易會,前期老師們在學生中發(fā)動,鼓勵大家將不需要的書籍、玩具或者其它還能用但自己暫時不需要的物品捐贈出來,在小型商品交易會上出售。
同時,老師們計劃用這部分捐贈品出售所得的錢,購買新商品(老師先墊付),讓學生在交易會上出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每個學生至少捐贈兩件甚至兩件以上的二手商品,加之老師新購的商品,整個小型商品交易會涉及千份商品。整個活動分二手商品交易區(qū)、新商品交易區(qū)以及零錢兌換區(qū)。老師統(tǒng)一組合商品,從各班挑選算數(shù)好的學生擔任售貨員。
所有的商品由老師定價,基本在幾角錢到幾元錢之間,由于涉及買賣計算,因此,商品定價也基本上都不是整數(shù)。如一個本子兩角,一個小熊玩具八角。雖然對于部分數(shù)學成績不大好的學生來說有點困難,但絲毫不影響大家購買商品的熱情。從當天早上開始,持續(xù)了一上午,最后所有的商品售賣一空。
學生:自己做買賣很有意思
買了東西不要找零就走;或者將三角錢的玩具還價成一元;或者直接將找零給老師充公等小型商品交易會上各種插曲不斷。但孩子們參與的熱情非常高。
高子瑜是交易會上的零錢兌換員,由于很多商品涉及“角”,老師將提前準備好的零錢交給她,她順利完成兌換工作。“我經常幫家里買東西,早就學會算賬了。”高子瑜說沒想到買東西還能學數(shù)學。
記者注意到,商品的標價都與超市標價一樣,比如三角錢,會標成“0.3元”。老師還對售貨員進行了前期培訓。熊艾琪是售貨員,對于能被老師選中當售貨員,她很興奮。“我姑姑開小賣部,我就跟著姑姑學算賬。”熊艾琪說,在家是看著大人算賬,這次自己賣東西好緊張,不過只要慢慢算,就不會錯。
祝璞在這次小型商品交易會上雖然是一個普通的顧客,但只花3.4元買了三樣東西,讓平時很少買東西的她,好好體驗了一把自己買東西的感覺。
老師:多種能力的鍛煉
學習是為了實踐,光學不練假把式。雖然課堂上老師可以拿著教具教學生認人民幣,但認識人民幣、學數(shù)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種直接讓孩子們體驗花錢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堂生活化的數(shù)學課。
一年級數(shù)學組長高老師表示,通過活動看到一部分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部分學生沒獨立花錢買東西的經歷,不會買東西。這也提醒家長,在生活中不要給孩子包辦太多,適當?shù)腻憻捠呛芎玫膶W習方式。
該校副校長洪耀明表示,通過這樣的活動考驗學生多種能力,推銷商品的能力、買賣商品時與對方溝通的能力,如何以最低的價格買到自己中意的商品,如何讓自己的商品盡量賣到高價格,這些都是對孩子們思維、語言能力的考驗。小買賣,大智慧。將課堂引向體驗式學習,對課堂氣氛、學習興趣都是很好的啟發(fā)。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