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改在高考之后
按照慣例,每年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一般當年11月底出臺,次年2月份啟動,3月份初考。學生、家長也已經鎖定了目標學校,在繁忙的學業之余備考自主招生,增加高考錄取系數。
然而,今年,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遲遲沒有動靜。主要源于前不久公布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
該意見指出,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申請學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達到相應要求,接受報考高校的考核。試點高校要合理確定考核內容,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規范并公開自主招生辦法、考核程序和錄取結果。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模。
自主招生政策進展怎樣?記者查詢了各高校招生官方網站,未有動靜,致電了我省的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具有自主招生資格學校的招生辦公室,紛紛表示,會遵照國家發布的實施意見,在高考后進行自主招生,但具體政策處于醞釀階段。
新政引發考生家長擔憂
自主招生政策的調整,給考生與家長帶來一些利好消息。市招生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認為,時間推后,可以讓考生更加集中精力準備高考。
以往自主招生受到質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增加了考生的備考負擔。考生在日常復習的同時,還要專門準備自主招生考生,精力會分散,學習負擔也會加重,教學秩序也會被打亂。
雖然好處很多,但新政第一年實施,難免讓家長們憂心忡忡:是否會引發不公平,讓暗箱操作的空間更大?!
女兒正在城區某高中讀高三的李先生很焦慮,按照以往自主招生政策,如果高考前通過自主招生獲得10分的加分,而該校錄取線在560分,那該考生必須要有550分以上才能被錄取。
但假如高考后再進行自主招生,一旦考生高考只考了530分,差錄取線還有30分的距離,那“有錢有權”的部分家長是否可能會利用手中資源,讓孩子被錄取,擠掉原本有可能被錄取的考生資格,擾亂正常的錄取秩序。
家長劉女士擔心,一旦分數線沒有出來,就舉行自主招生。那通過自主招生獲得的各種加分,會不會降低孩子正常的錄取概率。
高考后考試會更公平公正
帶著家長的擔憂,12月2日,記者采訪了城區某高中的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目前,該校已經接到“自主招生考試高考后進行”的通知。
對于家長們憂心不公平的問題,該負責人認為,此次政策調整更加有利于公平公正的實現。目前,只有中國科學院大學少年班招生政策是確切的,其他學校還在研究具體細則。但總體而言,會趨向公平公正。
他預測,跟往年一樣,高校可能拿出部分名額來進行自主招生,但是會限制分數區域。比如武漢大學的錄取線理科一般是590分,那570分至590分之間的分數區域的考生就有資格參加自主招生,然后高校按照分數從高到低,公布排名,讓這一部分離錄取線很近的考生參加考試。
“這樣一來,往年的過一本線就能被錄取到重點大學的案例就不會發生了。”該負責人表示,高考成績還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所在,只是對于一部分“差一點點”的考生來說,多了上理想大學的機會。
因此,他認為家長還是要陪伴、督促孩子進行正常的高考復習,努力提高實力。進一步說,高考完以后,再到各校自主招生的時間,肯定有一段時間,可以供考生復習備考。
而且自主招生,沒有平時良好的基礎、強大的綜合能力,也很難通過其進行加分。目前,水中望月并不可取,過分憂心也沒有必要。(記者趙曉麗)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為就業,考研熱情依舊
下一篇:
今年本地大學錄取通知書好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