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城縣第二高級中學的校園里,語文教師李德祥陪伴一批又一批風華正茂的學子成長,護送一批又一批“雛鷹”飛向高等學府。
“我希望孩子們有理想、有抱負,用心學習,不負青春。”10月20日,談起對學生們的期望,李德祥言辭懇切地說。
從事教學工作近30年來,他以責任為從教底線,以真誠為處世標桿,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奉獻給了他熱愛的教育事業和學生,獲評2022年“咸寧十佳師德標兵”。
誠實守信,為人師表
“對不起同學們,我遲到了,我自罰交50元班費。”去年冬天的一堂課上,李德祥的道歉讓全班學生驚訝不已。
那天上午下了雪,李德祥照常從家里騎摩托車出門,卻因雪天路滑,不慎連人帶車摔了一跤。車受損,人也摔得不輕,但所幸并無大礙。
10點19分,李德祥記得十分清楚。他起身后,稍作休整,便繼續馬不停蹄地趕往學校,但仍舊遲到了兩分鐘。
剛一邁進教室,李德祥就連忙向學生道歉,解釋遲到的原因。雖然是因為意外而遲到,但他并不打算找借口。
“學生們遵守校紀校規,老師犯了規怎么能例外呢?”李德祥毫不猶豫地丟下“面子”,按“規矩”辦事。
罰款看似小事,但李德祥用言傳身教贏得了學生的尊重。
從教以來,李德祥始終對學生嚴慈相濟、以身作則。
1993年,李德祥從咸寧師專畢業后,第一份工作就是當語文老師。多年來,他從青年鄉村教師蛻變為優秀骨干教師。無論是在班主任還是年級主任的崗位上,李德祥從未松懈過對自身的要求。
在具體教學中,李德祥從不照本宣科,而是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備課,力求讓每堂課有實實在在的效果。不僅備課認真,課后還及時寫好教學筆記,總結課堂經驗。
去年起,李德祥擔任高二年級主任,卸下了一個班的教學工作,但他仍舊堅持每天早上巡查學生早讀。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李德祥說:“教育是一種責任,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是嚴于律己。”
以愛為源,啟迪心靈
2011年,李德祥第一次擔任班主任。一次綜合考試后,學生們的成績普遍不理想,讓李德祥的心沉了下來。
“不能讓孩子們的高中三年就這么懵懵懂懂地過去!”李德祥想。只有了解學生們的想法,才能因材施教,對癥下藥。他召集班干部開談心會,讓班干部收集學生意見——“同學們更喜歡老師怎樣講課?”“對老師和學校有哪些話要說?”
收集意見后,李德祥要求全班每一位同學立“決心書”,寫下對三年后的自己有什么期待,寫下今后的人生理想。
這下難住了不少學生。學生劉羅歡來到李德祥的辦公室,為難地說:不知道怎么寫。
“我們先立下最近的目標,你想考哪所大學?”李德祥耐心地和她談心談話,告訴她樹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性。得知她家庭困難,便上報學校領導為她爭取每年近2000元的助學補助。
志存高遠,但不能好高騖遠。李德祥結合學生的實際條件,為他們理清了方向。
劉羅歡順利考取了武漢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畢業后在音樂培訓機構當老師,至今仍舊和李德祥保持著聯系。
成材,還要先成人。李德祥極其注重班風學風的養成。
從高一新生入學伊始,他在學生中推行積分管理制度,對學生每天在紀律、衛生、學習上的表現進行加扣分管理。引導學生良性健康發展,促進班級優良學風的形成。
每個月底,班級排名前10的學生獲得通報表揚和評優獎勵,排名末10名學生進行誡勉談話。
2021年,李德祥擔任高二年級主任后,將積分管理制度在全年級推廣,執行兩個月,該年級學生學習面貌煥然一新,班風學風大為好轉。
從“心”出發,為國育才
2021年,湖北省實行新高考改革,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不再分文理科。這一重大變化,對李德祥和學生來說都是一次極大的挑戰。
全班66人,本科錄取人數64人,其中一本11人,創通城二中高考錄取新高。這是李德祥當時所帶班級交出的漂亮答卷。
“改革帶來了緊張感,但也讓大家有了揚長避短的機會。”李德祥說。
人人都有壓力。李德祥和學生一樣有著緊迫感、危機感,不一樣的是,多了一重責任感。
他要求學生高度重視早讀,為保證有效性和針對性,每天早上和當天負責早讀內容的課代表提前到教室。
對學生的聽講情況不定期抽查,不定期檢查學生錯題集錦,確保學生知識梳理系統化,聽講有實效。
教學時,李德祥的課堂總是妙趣橫生,讓學生沉醉其中。他最喜歡講文言文和小說,因為它們總是充滿了奇聞軼事,不僅滿足了學生們的好奇心,而且還能學到歷史知識。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李德祥說:“用細心的管理育人,用淵博的學識育人,用詩意的情懷育人,我們的每一位學生就一定能學有所長,學有所樂,學有所得,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
多年來,李德祥多次獲得通城縣優秀班主任、師德標兵,曾獲第三屆“中國好教育”教學比武大賽二等獎;輔導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多次榮獲指導獎;有多篇論文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和獲獎,其中作品《香樟樹下》榮獲2021年湖北省師德建設主題作品征集評選活動征文作品一等獎。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歡
編輯:何珊
上一篇:
十佳師德標兵陳利平:匠心育人綻芳華
下一篇:
鄂南高中英語教師徐晶晶:月下清荷淡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