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咸寧市“最美軍嫂”的咸安區馬橋中學美術教師張向華,人生的履歷中從來不缺掌聲和鮮花。在2015年全市教學大比武中,她以咸安區第一名的成績參賽,獲全市冠軍、湖北省亞軍,作為湖北省“優秀資教老師”被選派到英國學習深造……執教多年來,張向華先后被評為“咸安區學科帶頭人”“咸寧市骨干教師”等數十項榮譽稱號。
讓孩子們愛上美術
站在學生面前,張向華從來都是文雅溫和,面帶微笑。在同學們眼中,擅長美術和書法的“張老師”,有著獨特的魅力和魔法。
2002年,張向華考入湖北科技學院美術系,從此與“畫”結緣,用手中的筆畫出五彩人生。上學時,張向華曾任美術系學生會主席,兼職于向陽湖高中任高三美術老師。2010年被錄為咸安區在編教師,2014年考入湖北大學研究生教育管理學院,畢業后在馬橋中學任教至今。
美術專業成了張向華的任課優勢,她經常義務輔導學生畫畫。一個畢業多年的學生回憶說:一次周末,張老師帶著學生們坐上公交車,專門去淘畫畫的用品。
在張向華看來,美術課不是簡單的課程,而是塑造學生健康人格、培養審美情趣的藝術學科,寄托著無數莘莘學子的夢想。
每一堂課,都經過張向華的精心設計,不斷探求鮮活獨特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想畫、敢畫、會畫,領悟真正的、崇高的、有價值的藝術,從中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
每一堂課,都有張向華與學生心靈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智慧的交融。在學生繪畫練習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邊畫邊添加,邊做邊想象,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讓孩子們增強自信、愛上美術。
“有的學生或許外表看來平平無奇,但是如果你用心描繪,用愛刻畫,用美引導,他們能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張向華至今還收藏了一些學生的畫作,它們或許畫風稚嫩,但都是張向華指導學生共同創作的心血。時間久了,有些畫作顏色已經不那么鮮艷,但張向華一直小心保存著。
辛勤灌溉碩果累累
眾所周知,中學教師的工作繁重且復雜,幾乎沒有什么屬于自己的時間。
而在班級管理上,張向華有自己的一套“小技巧”。比如給學生設定“量化積分”,做好人好事、打掃衛生、作業完成情況……學校生活能涉及的點點滴滴,張向華都會在細節處考慮到,借此規范學生的生活、學習習慣。
作為學校的年級組長、教務副主任,張向華還兼帶七年級七個班的美術和畢業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任務。她除了認真做好分內事,還時常琢磨事關學校長遠發展的事。不管是出國學習交流取回的“真經”,還是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私藏”,她都很樂意拿出來與同事分享,用一顆無私的心推動著團隊的水平提高。
疫情網課期間,張向華經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每次連著上完大幾節課,這讓她頗有些吃不消。但只要學生有需要,張向華還是會“火速上線”,進行針對性地輔導。
每當學校要舉行大型的慶祝活動,張向華總愛利用自己的所學和所長積極地出謀劃策。為參加匯報演出的學生梳洗化妝、搜集材料精心布置宣傳版畫、準備學校工作年終考評資料……總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
每年,張向華都會牽頭組織大型畫展,吸引全校師生幾乎人人參與,參展作品包括素描、國畫、陶藝、立體紙塑、手工剪紙等不同種類。繪畫作品色彩鮮明,剪紙栩栩如生,手工制作變廢為寶。
2007年,張向華輔導的學生,有6人作品分別獲得全區一、二、三等獎;2008年全區學生手工制作作品大賽中,她輔導學生創作的《蛋殼上的藝術》《美麗的家園》雙雙獲得區級一等獎;2009年,在“國土資源杯美術·繪畫·攝影·書法”大賽中,共有7幅作品獲獎。2009年至2020年以來,在湖北省組織的繪畫比賽中,他們也多次喜獲金銀銅獎。
“知心姐姐”引導成長
作為美術老師,張向華是學生們的“藝術顧問”,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她更是全方位影響學生成長的“知心姐姐”。
有個留守女生小同,性格內向封閉。張向華了解得知,小同家庭困難,父母長年在外,對孩子很少過問。張向華就把小同帶在身邊,同住一間房,邊教她畫畫,邊同她交流,還給予一些物質上的幫助。小同找回了“缺失的愛”,性格逐漸變得活潑開朗,文化課進步明顯。
性子直爽,做事迅速,不喜歡“磨磨唧唧”是張向華給自己的“標簽”。可碰到跟學生有關的事兒,她也會開啟“念叨模式”,一定要關注到學生的細微處,引導他們上“正道”。
“我之前教過一個特別有個性的學生,就是不喜歡聽老師的話,很有自己的想法。”張向華回憶道,為了“掰”回來這個學生,她不厭其煩地找孩子談話。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班上有個“后進生”,因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教育缺失,導致自覺性不夠高,自由散漫成性。張向華主動搭起家校溝通渠道,一次次的家訪,一次次的促膝交談,家長由抵觸到感動、覺醒,積極配合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引導。
“老師覺得你挺聰明的,小腦瓜子轉得特別快,要是用在學習上,肯定和現在不一樣!”張向華有意識地擦亮這名“后進生”的閃光點,對他的進步給予肯定,使之自尊心得到維護、自信心得到恢復,慢慢改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回到正常成長軌道。
“教師心中有‘陽光’,才能‘照亮’每個學生。”這是張向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銘。師恩如海,大愛無疆。張向華真誠待人,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情感、個性和人格。用愛心育人,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被人關心愛護的溫暖與幸福,更多地感受仁慈與寬容的力量,更多地體會到自由探索與成功的快樂。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編輯:何珊
上一篇:
張曉芳:用愛播芬芳
下一篇:
省骨干教師趙存會 教育麥田里的守望者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鄧青、李娟、吳科瓊報道:近日,咸安區總工會與賀勝橋鎮花坪村開展“工農手拉手,結對共建文明”活動,投...
“正月到現在,我們隊員就沒有休息過,這不,明天又是一家過新屋,邀請咱們去湊個熱鬧。”日前,咸安區程益橋村舞蹈隊負...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余靜報道:清明小長假將至,為改善占道經營回潮及亂搭亂放等現象,3月28日,賀勝橋鎮提前部署、周密安排...
咸寧新聞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陳志茹 通訊員張嶺)清明時節,慎終追遠。為倡導文明新風,杜絕安全隱患,連日來,一群身穿迷...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特約記者 胡劍芳、通訊員 洪瓊芳、李星、李想報道:“路修通了,村民進城只需半個小時了,山里的竹木...
初冬的咸安,暖流涌動。十九大勝利閉幕以來,桂鄉大地到處洋溢著十九大精神宣講的濃烈氛圍,鄉村巷里、企業車間、機關學校,...
大理石的護欄,清可見底的塘水,粉刷一新的機站泵房……14日,在咸安區馬橋鎮曾鋪村11組,記者看到這樣一幅圖景。
咸寧新聞網訊(記者 陳志茹 通訊員 饒輝煌 曾悅)近日,咸安區總工會一行來到咸安供電公司張公供電所,代中華全國總工會為該...
咸寧新聞網訊(記者 王奇峰 通訊員 張涵 符珉)1月20日夜,我市迎來大寒節氣的首場降雪。為防止惡劣天氣危害電力設備影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