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通訊員張文茜、鄧子慶報道:“當非遺文化‘提琴戲’邂逅廉政教育,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這是一次大膽創新……”8月27日,崇陽天城劇院內熱鬧非凡,一場名為《一錢誅吏》的提琴戲正在緊張彩排,前來攝制的工作人員現場點贊,“廉政提琴戲”既能傳承傳統文化,又能寓教于樂,盡顯“非遺”無限魅力。
《一錢誅吏》(又名《水滴石穿》),講述的是宋朝時,崇陽縣府庫吏利用職務之便監守自盜,縣令張乖崖大怒“銅錢雖小,貪念可惡,一日一錢,千日千錢。一日一惡,千日大惡,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張乖崖嚴懲污吏,整治民風,在當時起到了力矯時弊、宣示法令的效果,深受崇陽百姓擁戴。
借“水滴石穿”這一出自崇陽的廉政典故,以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提琴戲”為載體,將其作為啟動第21個黨風廉政建設宣教月的重頭戲之一。這是我市深入挖掘本地廉政文化資源,探索反腐倡廉教育新途徑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緊扣廉政主題,精心組織,扎實創建,立足地方特色,融入廉政內涵加以創新,在創新中提煉精品加以普及推廣,著力打造各縣(市、區)“一地一品”特色文化品牌。
市紀委依托十六潭公園,建設近900平方米的鏡湖廉政教育館,設置多個互動場景,將聲光電技術與廉政教育相融合,桂、竹、茶等地方特色元素貫穿展館。自去年5月開館以來,已有7000余名黨員干部前往接受廉政教育。?
咸安區依托共和國第一任監察部長錢瑛和“紅色教授”錢亦石的生平事跡,以錢氏家訓、家書為內容,建設咸寧錢氏英烈紀念館,教育黨員干部自覺立好家規、處好家事、管好家人;通山縣立足通山現有闖王陵,建設闖王文化園警示教育基地,以李自成“其亡也忽”的悲劇警示廣大黨員干部,警示教育后人“決不當闖王李自成”;崇陽縣在大集廣場旁建立“乖崖廳”,打造崇陽廉文化傳播園,拍攝廉政微電影《水滴石穿》,再現“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深刻哲理;通城縣以四莊鄉美麗鄉村建設為重點,在數千畝的香蓮田野間,因地制宜建設蘊含廉政文化元素的亭臺、文化墻、文化走廊等,精心打造十里蓮香品荷韻、廉政文化留心中的“雙(蓮)廉”文化……
與此同時,我市還利用“大篷車”“文藝輕騎兵”“村村響”“屋場夜話”等載體,以播放廉政電影、送廉政戲曲下鄉、贈送廉政書籍等方式,將廉政文化送到基層干群家門口,引導基層黨員干部懂法紀、明規矩、知敬畏、存戒懼。并以深入推進黨規黨紀和監察法規宣傳教育“十進十建”活動進村(社區)為契機,組建紀法宣講團,深入村(社區)、企業、基層站所等開辦紀法“流動課堂”,針對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內容實行“菜單化”,有目的、有組織的“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宣講活動。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共舉辦紀法“流動課堂”100余場,“大篷車”送戲下鄉70余場,送廉政電影300余場,“紅色文藝輕騎兵”下鄉200余場。
“我們將不斷探索創新廉政宣傳教育的途徑,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把廉潔文化廉潔思想送到田野阡陌、農家院落,助推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圖為8月14月,崇陽縣紀委監委聯合縣提琴戲劇團推出的新編廉政提琴戲《一錢斬吏》演出現場。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通城開展“四下鄉”活動讓廉政清風“吹”進村組
下一篇:
咸安開展跟蹤監督護航“一攬子政策”落實
6月22日, 《咸寧日報》1版一篇題為《通山對不實舉報說“不”——為敢擔當干部澄清正名》的新聞報道,提到九宮山國家級自然保...
針對過去開個會、學文件、領導講的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老套式,洪港鎮創新出臺“辦廉政教育課堂、吃憶苦思甜飯、看鄉村振興...
今年來,嘉魚縣緊緊圍繞“十進十建”工作思路,結合全縣2020年黨風廉政建設宣教月活動,持續深入開展黨紀法規宣傳教育活動,...
“在館內參觀和學習完后,隨手可品讀廉政書畫作品集,還可在手機上閱讀電子廉政圖書。據了解,通山縣紀委監委依托“廉政文化...
咸寧網訊通訊員宋成琳報道:“在館內參觀學習,既可品讀廉政書畫作品集,還可通過手機掃碼有獎答題,并參加廉政詩歌朗誦、現...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報道:為充分發揮廉政文化浸潤和示范教育作用,湖北省內首家廉政圖書館分館在通山正式開放。活...
咸寧網訊通訊員陳洋洋報道:近日,崇陽廉政提琴戲《一錢誅吏》在天城鎮大集廣場上演,吸引眾多居民前來觀看。該縣紀委監委主...
咸寧網訊通訊員羅雨軒報道:“各位聽友大家好,這里是由赤壁市紀委監委、赤壁廣播電臺聯合推出的《廉政之聲》節目, 2021年是...
為用好用活典型案例反面教材,我市堅持一年拍攝1-2部警示教育片, “活教材”已經成為我市黨員干部廉政教育必修課。針對“關...
縣文化和旅游局深入挖掘廉文化底蘊,打造特色廉政文化品牌,通過細化送廉政電影、送廉政戲曲、送廉政書籍、“紅色文藝輕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