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筆者驅車沿著肖(咸安肖橋)星(陽新星潭鋪)線前行,慕名趕到通山縣慈口鄉大竹村時,只見游客如云,一派熱鬧景象。
“昔日窮鄉僻壤之地,今日之所以能成為景區,得益于市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的幫扶。”大竹村支書徐良棟說,2017年,在市紀委監委的推動下,此前彎彎曲曲的肖星線建成二級公路,從此改寫了村里的發展史。
位于富水湖北畔的大竹村,是通山縣6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55戶521人,村集體收入為零。公路建成后,發展起來的梅花鹿、山羊養殖產業和大棚蔬菜基地,帶動全村在2018年摘掉貧困帽,2019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0萬余元。
垂釣激活一方經濟
富水湖北岸,山綠水清。沿著湖岸線,一條長長的步道如游龍蜿蜒,很多人在這垂釣。
“這是村里專門為釣魚愛好者修的,每到節假日熱鬧非凡!”村民們說,是3年前舉辦的首屆釣魚大賽活動,讓寂靜的小山村開始熱鬧起來。
徐良棟說,當時公路修通后,駐村干部就建議依托山水風光發展旅游。
“先來一場釣魚大賽!”扶貧工作隊隊長胡照明認為,這里有10多公里湖岸線,舉辦釣魚大賽,一定能吸引人氣。在扶貧工作隊和上級部門支持下,該村不僅沿著5個臨水村灣修建了一條4公里長的釣魚步道,還設計5個釣魚臺,很快就吸引武漢、黃石等地的釣友紛至沓來。
路通,人旺,讓村民嗅到了機會。首先看到商機的是5組村民陳敬財,原本在外做大理石生意的他,2017年將生意交給孩子,回鄉修了一棟四層樓,開起農莊,專門給釣友做盒飯。
此后,自駕游、釣魚、露營的游客成群結隊,村民賣起土特產,開農家樂……垂釣熱帶活了一方經濟。
“鹿倌”年收入過4萬元
穿過一座門樓,筆者走進了“藏”在大竹村山谷中的尊禧鹿業。
正在忙著收拾著鹿圈的大竹村一組村民朱成典說,春末夏初是出鹿茸的時節,公鹿角紅通通的。
窮則思變。今年47歲的朱成典,因妻子患病致貧,在這里當起“鹿倌”,每月工資3000多元。朱成典介紹,一頭成年鹿每頓要吃3公斤草料和精料。
靠近鹿圈,鹿群警覺,紛紛往墻角躲。朱成典笑著說,鹿膽小,見到生人就會跑,不過喂熟了就好了。
“養鹿讓自己的年收入超過了4萬元。”朱成典高興地算了一筆賬,除在公司上班,他還在附近的蔬菜大棚打零工。自家的山地流轉給臍橙基地,新栽的樹苗也長出了新枝。
尊禧鹿業負責人告訴筆者,該公司目前共飼養了梅花鹿338頭,其中100多頭母鹿。新生的仔鹿馴化好后,便按照村民養殖、公司收購和村民到公司來喂養等兩種方式,幫助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
20多名光棍脫了單
座落在湖邊的大竹村8組,不時可以聽到山上此起彼伏的羊叫聲。
“羊倌”袁達華站在山邊,正和女友阮某微信視頻聊天,商量計劃年底舉辦婚禮的大事!
袁達華說,以前在湖里養魚勉強糊口,拆圍還湖后,這里山陡田少,日子過得更加緊巴。
2016年,市紀委監委駐村扶貧工作隊給他量身訂做脫貧方案:養羊+養雞,并提供了種羊和仔雞。
到去年底,袁達華的養羊規模達到30多頭、養雞100多只。疫情期間,他報名成為村里志愿者,幫助守卡防疫,雞和羊成了搶手貨,賣了好幾萬元。
“我現在每年的收入都超過7萬元了!”袁達華樂呵呵地說,他不僅堅持養殖,還入股了村里的中秋酥脆棗基地。
看到他日子一天天紅火,親戚們熱心地給他介紹了一名女友。目前,他正在忙著準備建房的材料,計劃建個兩層樓房,年底作為婚房娶親。
“我們村曾是有名的光棍村。”徐良棟數了數說,過去村里35歲以上的光棍就有80多人,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產業的發展,這里變成了熱門景區,來提親的人也多了起來,僅去年一年就有20多人成功脫單。
(通訊員 鄭紅霞)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砂里“淘金”終自毀 —— 赤壁市河道管理局原局長張盛學違紀違法案剖析
下一篇:
咸安開展巡回駐點監督 發揮派出監督“探頭”作用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趙峰通訊員龔紅焰“趙記者,你咋才來呢?”比約定時間晚了半小時,胡月先急得沖到山下路口,不停地張望。可一...
近日,通城縣生態環境分局對在通城縣北港鎮雁門水庫違法垂釣的周某某開出罰單,這是咸寧市首例對在飲用水源保護區非法釣魚采...
初夏時節,記者乘車穿越濃霧、密林,路過山谷、溝澗后,終于來到了“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首倡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
央視網消息:“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黃土高原上的一個小山村通過集體產權制度“三變”改革,讓大家心往一...
11月26日,湖北固德包裝制品有限公司通城縣五里鎮扶貧車間生產現場,一片繁忙景象。■投資建廠,為產業脫貧找出路今年,五里...
光明日報記者張銳陳海波夏靜站在湖北襄陽市保康縣馬良鎮的陳家灣田園綜合體,放眼望去,有的人在喊泉長嘯,有的人在“網紅橋”...
通向云端的盤山水泥路。6月2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驅車從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關口埡村委會出發,沿盤山公路而上,不到10分...
題:貧困村成了“幸福大院”——全國人大代表王艷鳳的履職故事新華社記者薛欽峰正值東北耕種時節,在吉林省榆樹市永生村,村民...
講述人:劉輝(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駐官仕坳村工作隊員)我是赤壁市新店鎮官仕坳村的一名駐村工作隊員。疫情期間,村里老百姓吃...
記者饒敏程昌宗特約記者孔帆升4日,通山縣在我市率先成為“低風險區”。該鄉村民歷來有打工和經商傳統,臘月底紛紛返鄉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