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一些官員都有一種僥幸心理,認為“收一次,貪一次”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下不為例”就是了。要知道,這“下不為例”的第一次,往往就是某些人走向犯罪的第一步。
前不久,《齊魯晚報》載,被判處死緩的安徽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王昭耀在宣判前的“最后的陳述”,其中敘述了他第一次接受別人錢時,有好幾天,王昭耀心里頭一直沉甸甸的,飯吃不香,覺睡不好,思想斗爭很激烈。最后,自己給自己找到一個心理臺階:“下不為例。”隨后,一發(fā)而不可收拾,案發(fā)前已受賄704萬余元、并有650萬元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如今身陷囹圄的王昭耀已經幡然醒悟:這個第一次“下不為例”也就是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災難降臨的開始。
什么是“下不為例”?辭典上的解釋是:以后不能援例,表示只能通融這一次。初聽起來好象很嚴厲,以后都不能再這樣干了;但再想一想,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一次”是例外。
目前,利用職務犯罪之所以在快速增長,往往和某些干部慣用的“下不為例”松懈了防腐的警戒,對自己的一種姑息縱容,對自己錯誤的遷就討好,放縱自己貪欲有關。“下不為例”不僅沒有使自己不犯錯誤,反而成了安慰自己“犯點錯誤沒什么”的借口。以至對當事人來說,“下不為例”不是真的“下不為例”,而是“下回分解”、“下回繼續(xù)”。可見,在“不義之財”面前慎重對待“第一次”,別以“下不為例”借口,心存“僥幸心理”,果斷拒絕“第一次”,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下不為例”為何止不了?問題在于,人生貴善始。第一道“防線”被沖破了,往往會“兵敗如山倒”;第一道“閘門”一旦打開,欲望的“洪水”就會一瀉千里。諸如收禮“下不為例”就是對自己思想上放縱。一個嘗到腐敗“甜頭”的人,往往會忘乎所以,背叛了入黨的誓言,沿著危險的道路,越走越遠,越陷越深,以至于積重難返,不可自拔,直至跌入違法犯罪的深淵……
一個人要想清正廉潔,永葆本色,不能不把好第一關,守住“第一道防線”。特別是領導干部,“下不為例”更要謹防“請第一次吃、貪第一次財、收第一次禮、謀第一次私”。慎重對待“第一次”,保持自身清正廉潔就有了“第一道防線”,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線就不會被突破,不正之風和腐敗現(xiàn)象就找不到可乘之機,歪風邪氣就難以侵蝕。
(陳開冬)(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zhèn)政府)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反腐倡廉須營造“三不”氛圍
下一篇:
我市百姓問政活動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