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精業守初心 ——記荊楚工匠、湖北金盛蘭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機加中心工段長董憲輝
本報記者 馬麗 通訊員 陳慧君 阮玉潔 劉菊
|
一身灰黑色工作服,一頂藍色安全帽,在操作臺前專注工作。他就是湖北金盛蘭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機加中心工段長、高級技師董憲輝。
30余年專注于機械加工與設備維修行業,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公司技術帶頭人,董憲輝用汗水和執著,刻苦鉆研,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他先后獲得荊楚工匠、湖北省“首席技師”、湖北省“帶徒名師”等榮譽稱號。
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終。不善言辭的董憲輝,用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毫厘之間精益求精
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這是董憲輝根植于心的工作信念,不論何時何地都不曾改變。
2015年底,董憲輝入職湖北金盛蘭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廠部要求在墻上貼宣傳標語,他下意識地想到“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這八個字,并以此來鞭策要求自己及部門員工。
董憲輝從事設備維修及機械加工相關工作,尤其擅長機床維修。設備維修猶如急診醫生,一旦設備出現故障,必須馬上“搶救”,從設備原理入手,要準確快速地找到故障原因,拿出維修方案徹底解決故障,才能為生產運行贏得時間。
業精于勤,行成于思。“對設備的熟悉程度,就像對自己孩子一樣了解。”董憲輝說。雖然機床傳動部件多,且結構復雜,但董憲輝對每一臺機床都做到懂原理、懂結構、懂性能。正因如此,在他的精心維護下,機加中心的機床完好率達100%。
在同事眼中,董憲輝是追求完美的性格。這一特點,讓他實現了“加工工件精確到0.01mm的目標。也就是,工件的配合間隙僅有一根頭發絲的四分之一。
這是全市職業技能大賽要求達到的精度標準。每次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前,董憲輝先擬定加工工序,再劃線、鉆孔、鋸削、銼削,認真地測量,使工件的配合間隙達到要求。
工具鉗工是個極其細致的工作,既要有速度,也要有精度,需要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力,否則會因一個環節失誤導致整個工件報廢。因此,他一刻不敢怠慢,拿著銼刀全神貫注地精雕細琢,銼削、測量,再銼削、再測量,最終達到尺寸精度要求。憑借扎實的基本功,他多次獲得技能大賽冠軍。
董憲輝說:“在一個專業、一個領域,只要肯用心、肯動腦、肯吃苦,就一定會有所建樹。”
鉆研技術破解難題
董憲輝癡迷技術,熱衷研發。他在日常工作中所做的技術創新已有6項申報實用型專利,這些發明解決了公司生產中遇到的一系列技術難題,提高了生產效率。
董憲輝發現,大型減速機軸承容易磨損,要定期進行點檢。由于減速機軸承部位沒有觀察孔,就只能用測振儀檢測軸承振動值,或者拆卸才能判斷出軸承是否損壞。因有些軸承位置內部結果被齒輪擋住,所以很難觀察到。
董憲輝介紹,在軸承端蓋軸承滾珠部位開一個孔,焊接一個帶絲堵的內絲接頭。點檢時,把絲堵旋開,直接觀看軸承的磨損情況,此種設計可以在設備運轉的狀態下,很直觀地掌握設備運轉狀態,省時省力,能準確直觀地觀察設備運行狀態。
“觀察孔簡單實用,可以有效檢查減速機軸承及油質量。”董憲輝說。
董憲輝還發現,在電機維修工藝流程中,燒損繞組線圈的拆除是一項耗時費力的工作,尤其是該公司軋鋼廠3KW(16級)的輥道電機有54個線槽,線槽長度300mm。電機維修部門成立之初的半年時間里,一直采用的方法是,用一根細長的鏨子一端對準線槽,用手錘敲擊鏨子。這種傳統的拆除方法至少要用4個小時,不僅消耗電機維修人員的大量體力,而且會造成電機定子矽鋼片外翻變形,對電機本體造成傷害,影響電機的使用壽命。
董憲輝摸索出了電機繞組線圈拆除工藝的技術改進。他利用鉸鏈四桿機構的機械原理,制作了線圈拉夾鉗,在拉出線圈的同時夾緊線圈,同時對固定電機本體的方法進行改進,采用一大小合適的壓板,壓住矽鋼片,既固定住電機本體,又不會造成矽鋼片變形。
“4個小時的繁重工作,采用這種方法后,3-5分鐘就完成了。”領導同事對他的發明贊不絕口。
追求技術精進永無止境,不向前奔跑,就會被落下。董憲輝一直保持著奔跑姿態。
言傳身教培育學徒
董憲輝是新型學徒培訓鉗工工種實操導師。他身邊總是圍著一幫人,聆聽他傳授技藝。工友們遇到技術難題,也總喜歡向他請教。
董憲輝從不吝嗇分享自己的技能和理論知識,面對多次上手仍不熟練的學徒,他從不生氣,不厭其煩地手把手教學,直到學徒掌握;面對學徒對某些問題的質疑,他也從不擺架子,和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董憲輝所帶領的團隊很重視崗位技術培訓,目前已累計培養學徒200多名。在董憲輝的言傳身教下,很多學徒可以獨當一面。看到學徒們良好的表現,董憲輝很欣慰。
在歷屆技能大賽賽前培訓中,董憲輝主動擔任技術指導,并傾囊相授。此外,他還化身心理輔導老師,對隊員進行賽前心理輔導,消除緊張和顧慮,鼓勵他們保持良好競技狀態。
“董工不但自身技術過硬,還耐心指導,用心栽培每一位隊員。多虧了他在技術上指導,在職業道德等方面引導,我們才能迅速成長。”隊員們說。
賽后大家一起交流技術要領、工作心得,回到工作崗位后繼續琢磨、苦練。在他的帶領下,團隊成員互幫互助互學,越來越優秀。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董憲輝稱,只有將技術毫無保留傳承給徒弟們,讓他們肩挑重擔,干一行、愛一行,立足崗位創新創效,才能使企業更加安全高效運行。
幾十年來,董憲輝默默堅守、默默付出、堅守初心,以匠心,求創新,傳薪火,育新人。
編輯:但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