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黨員的家國情懷——記荊楚楷模退伍老兵張向溫
銘記黨恩 參軍報效祖國
1935年的春天,張向溫出 生在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一個 貧苦的家庭,寒冷與饑餓是那 時唯一的記憶。后來,共產黨 解放了全中國,張向溫家第一 次有了自己的土地和房屋。
“好日子是毛主席、共產黨 給的,咱不能忘恩,要報答共產 黨。”這一句話,在張向溫的心 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1950 年,15 歲的張向溫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加入了人 民解放軍。1951年,他參加了 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爭。 1954年,張向溫加入了中國共 產黨。
老人常懷念戰友,回憶那 場終生難忘的殘酷的戰斗: 1951 年 3 月,志愿軍第 50 軍 150 師 48 團機炮連隊駐守在 朝鮮安東縣某陣地山頭上,16 歲的張向溫給連指導員袁好錫 當通訊員。一天,美軍突然發 動攻擊,敵機先后四次輪番向 陣地狂轟濫炸,全連將士激戰 兩晝夜,擊落一架敵機,堅守住 了陣地。
然而,在這次戰斗中,志愿 軍傷亡慘重,“張副軍長也陣亡 了,袁指導員和戰友們因子彈 打光,全部光榮地犧牲在陣地 上。因為先負了傷抬下陣地, 全連就我一個人活了下來。”老 人說到這里,不禁淚水漣漣。 “我經常在夢中,見到我那 些在朝鮮戰場上被敵機炸得血 肉橫飛而死的戰友們。”過完 50 歲生日,張向溫暗自決定: “當兵沒在戰場上為國捐軀,活 著就要為社會多作奉獻。”這一 年,是1985年。
情系民眾 愛心捐贈暖人心
1984 年,張向溫被安排到蒲圻 縣(現赤壁市)碳素廠工作。重新走 上工作崗位的他,格外珍惜來之不易 的工作,對黨更是充滿了感激之情, 每天踏踏實實干好自己的工作。
1986 年 ,蒲 圻 縣 修 建 烈 士 陵 園。自己是部隊出來的,對軍隊有很 深的感情,于是,懷著對烈士的崇高 敬意,張向溫將平時省吃儉用節省下 來的280元錢捐了出去。這時候,張 向溫一個月的工資才幾十塊錢。 有了第一次的善舉,此后便一發不 可收拾。凡是工廠倡議向災區或貧困 地區捐款、捐物,他總是積極響應。對 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是如此大方,但對 待自己和女兒的生活,他卻十分“小 氣”。他和女兒吃、穿十分簡樸,三年都 難得買一件新衣服,女兒幾次想要添條 花裙子,都被他拒絕。而省下來的錢, 總是在第一時間被他捐了出去。
1990年,退休后的張向溫當門衛、 守倉庫,直到他的左腳患靜脈曲張實在 行走不便,才正式休息。在廠生活區, 人們經常看到他拖著一條病腿,一跛一 拐地到街邊買饅頭回去當飯吃。有人 勸他趁早住院治療病腳,他總是不以為 然地笑笑,不把病腳當回事。
張向溫在家喜歡看新聞節目,關 注社會熱點和國家大事,每天都要看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
1995年,張向溫從電視上看到西 部地區許多貧困學子無錢上學、沿海 發達地區對口支援西部辦教育的新 聞。他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連夜給 當時的國家教委負責人寫了一封信, 隨后給國家教委匯寄捐款3000元。
很快,他收到了國家教委有關領 導的回復信和蓋有國家教委印章的 捐款榮譽證書。那紅色的捐助證書 上寫著:“張向溫老人,您好!國家教 委代表西部廣大學子忠心地感謝您 對西部貧困學子的無私援助。”
事后,一位朋友一番好意地勸他: 你這大的年紀了,有點錢留著自己照顧 身體養老,何苦要把自己的積蓄到處捐 贈?再說,你也有孫子在上學讀高中, 今后上大學需要許多錢花,你的錢留給 自己孫子用不更好嗎?老人卻笑著說: “我的孫子上學,比起西部地區那些貧 困孩子的條件來,那要好得多了。”
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特大 地震,第三天,張向溫就把平時積攢的 3000元錢全部捐給了災區,在隨后的 幾個月時間里,他又陸續捐出了4000 元。對于每月只有2000元退休金的 老人,攢下7000元錢是多么不易。 2018年3月,張向溫在電視里看 到自己河南老家有一位70多歲的流 浪老人,又把自己積攢了 3 個月的 1 萬多元錢捐贈了。“現在政策好了,我 每個月的退休金有 4000 多元錢,我 留一點生活費就夠了。”張老說道。
張向溫家里珍藏著一個皮箱,里面 有厚厚一摞郵匯清單和回執,還有一些 捐贈證書。這些證書,有民政部、中央 電視臺、國家教委(現在為教育部)、西 藏自治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頒 發的,也有湖北省慈善總會和赤壁市防 汛抗災指揮部等部門頒發的。
“有人背后說我是一個大傻瓜, 還有人說我腦子有問題,把自己的錢 捐給別人。”老人苦笑著說。在他看 來,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 和行為方式,自己這樣做,沒有什么 不對,自己認為很值得。
貧困學生、三峽工程、1998年特大 洪水災害、汶川大地震、江蘇鹽城的龍 卷風、天津的爆炸事故、山東的廠房坍 塌、長江的輪船遇災,只要哪里需要幫 助,張向溫就會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
據不完全統計,30多年來,張向 溫老人已陸陸續續捐款 16 萬余元, 這些錢,都是他省吃儉用,從牙縫里 摳出來的。
身先士卒 爭做新時代楷模
今年 5 月,由于老毛病犯了,張 向溫再次住進了赤壁市人民醫院。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醫院住院部 14 樓 5 號病房 65 床,老人正在打點 滴,手里還拿著一疊今年8月份主題 黨日活動的資料,醫院后勤消防管理 員閔剛正在幫老人整理東西。
2009 年下半年,在醫院上班的 閔剛通過媒體報道得知了張向溫的 事跡后,查到了他的住址,與老人取 得了聯系。
“當時是被他的愛心事跡感動。” 閔剛說,后來在與老人的接觸中,他 發現多年來老人一直是獨居,只有一 個獨生女兒在鄂州。于是,閔剛就成 了老人的半個兒子。
“他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 在醫院里度過的。”閔剛說,老人住院 的時候,他每天都會抽空來瞧一瞧, 與老人聊聊天,洗洗衣服。老人出院 回家后,閔剛隔三差五也會去老人家 中看看。
在老人病床旁邊的墻壁上,貼著 一張小紙條,上面寫有 2 個電話號 碼。“這是義工留下的。”閔剛說,張老 總是為他人著想,現在好多人都被他 的事跡感動,自發前來幫助張老。
“我們小區有 100 多名黨員,張 爺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最積極的 那一個。”炭素社區干部江瑩說,現在 社區在進行棚改工作,老人居住的地 方要拆遷。得到消息后,老人出院第 一件事,就是到社區去簽字。 “每年的黨費,張爺爺只會多交, 不會少交。”江瑩說,這幾年,張向溫 每年都會主動繳納超過實際金額的 黨費。 平時里,張爺爺喜歡看書,并 做好筆記,即便是住院,都會隨身攜 帶黨規和《黨章》自己學習。 “要為國家多做好事,不能忘記黨 的恩情。”張向溫還經常對周圍的人 說,“雖然如今病魔纏身,生活困難,但 與犧牲的戰友們比,我是幸運的,也是 幸福的。只要稍微有條件,我還是要 為社會獻上自己的綿薄之力。”
編輯:chenguo
上一篇:
做活企業 當好代表 ——記咸安區人大代表、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冬青
下一篇:
“全國種糧大戶”連片承租土地2000余畝,年收入300余萬元 吳正剛:稻田里飛出“領頭雁”